第一百二十七章 惨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是哪位?”

  “诺,是那个。”

  刚刚施粥的妇人中有一个腰躬的厉害的被叫了过来,头花白,脸上皱纹如木雕一般深重。

  “这是吴氏。”

  李氏指指这妇人,说道:“你来见见这位少东主,你心里的想头,没准他能帮你。”

  “是……”

  吴氏看起来最少七十多岁,说话也是浑浊不清,随着她的话语,张瀚感觉自己后背的汗毛也渐渐竖了起来。

  “……俺是蔚州人,万历十六年鞑子冲进来,抢到俺们庄上来,俺公婆都被戳死了,俺男人被刀砍死了,俺小叔子才十一岁,跑掉河里淹死了,俺被放马上抢走的时候,亲眼看着他的尸顺流漂下来,俺当时哭的厉害,俺家小宝才三岁,被俺藏在柴火堆里,他可哭的厉害,俺用布条塞着他嘴,然后俺就被逮走了,俺天天想俺的小宝,也不知道他现在可咋样了,娶媳妇没有,俺有孙子了没有……”

  原来这妇人还不到五十岁,被抢三十年,支撑着这个妇人活下去的理由就是她留在蔚州藏在草堆里的三岁稚子。

  张瀚感觉有一股酸热之气袭上自己的心头,眼中也似乎有画面在不停的飘动着。

  嘉靖到隆庆,再到万历早期,这几十年间兵火不断,那时候已经是张居正的新政,边防得到加强,可隆庆年间还有一次被蒙古人破关而入的记录,到万历年间,边境的小小冲突,一个普通的乡村家庭的破灭,于朝廷大政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只有几十万蒙古人的犯边,或是如扯力克那样的二十万人的西行窥视,这才值得朝廷和边臣关注,至于普通百姓的苦难,又有几人会放在心上?

  二百多年来,这样的惨事又生过多少起?

  怪不得大明这边提起蒙古人来总是说骚鞑子,北虏,这种蔑称由来也非无因,双方的仇杀有历史的沿习,有国家层面的军国曲划,更多的还是边镇上的这些一桩桩的“小事”所构成。

  “俺家姓吴,住蔚州吴家庄,俺男人吴得财,俺公婆名字俺不知道,俺娘家姓贺,住挂甲台……”

  吴氏絮絮叨叨的说着,将自己记忆中的村庄尽可能的说的详细一些。

  “你放心,回头我会安排人找到你的儿子,然后将你送回大明那边,叫你安享晚福。”

  “多谢公子,多谢,多谢,到底是男子汉,说话斩钉截铁……”

  吴氏眼中的期盼之色更深,口口声声夸说着“男子汉”,而没有注意到,在场的男人们脸上多多少少的不自在和沉默。

  被这样的妇人夸说自己的男儿气概,几乎是叫每个在场男子的脸上都是**辣的难受。

  张瀚几乎是狼狈着离开,他没有办法正视那些妇人企盼或麻木的眼神。

  还有期盼的,无非是家乡还有亲人,而眼神一片漠然的,就是已经完全丧失了希望和盼头念想,活在世上,无非是人没有办法轻易去死,只有一点点的生存的念头驱使,已经与行尸走肉无异了。

  回到自己的屋中,张瀚劈头便问李氏:“草原之上,这样的妇人还有多少?”

  “这可没准,这几十年抢掠的汉人总有好几十万,死了的肯定是大半,还有一些活下来,也可能住在板升地,也可能还在牧人家里当奴隶,也有流落在几个城里当乞丐的,蒙古人心狠,汉人乞丐活的也很艰难,活不了几年的。”

  张瀚沉吟着道:“我看板升地的汉人和商人,生活的还算正常?”

  “鞑子也不蠢。”李氏撇嘴道:“跑来做生意买卖的,逃荒来的,和他们抢来的是不一样的,或是牧人看到汉人就抢,这些地谁种,贵人们向谁做买卖,他们种地行还是做买卖行?这些骚鞑子,也就会放个羊!”

  “怪不得。”

  “而且这里是右翼蒙古……“张瀚又自己说道:“毕竟互市多年,恐怕也不象几十年前那般混乱了。”

  “剪羊毛还得等羊毛长齐呢。”李氏道:“你以为板升城和各地的汉人就很安全?说来说去,仰人鼻息,只是赋税低些,大户少些,没有亲藩,说起来虽是受人欺负,到底比在大明地界那边活的还自在些。”

  张瀚一时默然,飘零异乡,沦为二等公民,原本也是凄惨之事,但从板升城各地的汉人遭遇看来,宁愿被蒙古人欺负压迫,也并不愿返回故里,由此可见,一些活下来,也可能住在板升地,也可能还在牧人家里当奴隶,也有流落在几个城里当乞丐的,蒙古人心狠,汉人乞丐活的也很艰难,活不了几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