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九、同学少年多不贱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孙元起心想:看来,此人便是自己记忆中的程潜了。请他坐下后,又看向最后一位陌生的学生,想他便是那蒋志清了。

  这蒋志清甚是年轻,身高和赵景行差仿佛。看上去眉清目秀,内蕴不露,偶尔眼睛一转,却是狡黠之态毕露。见孙元起看向自己,连忙面容一整,端谨地站起来:“学生蒋志清,尚未取字,浙江奉化人,光绪十三年(1887)出生。父亲早殁,由母亲抚养长大。幼年入塾,诵读经史,二十八年(1902)应奉化童子试落榜。不过因此得以见识万千世态,眼界大开,决心接受新式教育,进洋学堂。此时便听闻我校衣食全免,还有助学金;浙江前辈蔡鹤琴蔡先生、张菊生张先生也倍加推崇;再加上学生家庭生活窘迫,母亲紧衣缩食供我上学,于心不忍,便在二十九年(1903)初来到学校,现今就读于高等学堂一年级乙班。”

  听闻蒋志清的奉化口音,加上他说是浙江奉化人,孙元起才明白为啥觉得此人面熟:这种神态,绝对很像荧幕上的委员长!不过委员长名中正,字介石,并不叫“蒋志清”。

  既然都是奉化人,同姓蒋,还有些神似委员长,难道他们之间有啥血缘关系?委员长和太祖差不多大,想来现在也有十几岁了吧。想到这里,孙元起试探着问:“你们奉化姓蒋的多么?”

  没想到校长会问他这个问题,蒋志清一愣,然后急忙答道:“奉化姓蒋的并不多,多数都聚居在溪口。”

  “那,你们家族有没有叫蒋中正,字介石的少年?”

  蒋志清想了半晌,摇摇头:“没有,我们家族没有叫蒋中正、字介石的。怎么,先生您认识他?”

  “不不不。”孙元起心想,我倒是认识委员长,可荧幕上的委员长和现在的蒋中正,能划等号么?当下叮嘱道,“我只是听说有这么个人,据说天资聪颖,是个好苗子。志清,如果你以后发现你们奉化这么个人,记得让他来北京找我啊!”

  如果能改造好委员长,是不是以后的内战会少些?见面之后,委员长幡然醒悟,弃武习文,从事科学研究也说不定呢!孙元起如是想到。

  等赵景行介绍完毕,孙元起道:“正如你们所想,你们四人被选取为我校第一批公费留日学生,将于年底启程,进入东京振武学校学习,成绩优异者保送***陆军士官学校。在这里,先恭贺你们入围,并预祝路途顺利,学业有成!”

  虽然学生们早就料到这个结果,不过现在得到校长亲口确认,心里还是喜不自禁,嘴上却逊让道:

  “谢谢先生!”

  “谢谢栽培!”

  孙元起话音一转:“既然是学校公派留学,负责你们在***学习期间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校方对于你们是有一定的要求和期待的,希望你们能够遵守。”

  学生们连忙起身,肃手而立,恭听孙元起的训话。

  “首先,你们在日期间要好好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充分彰显我经世大学学生、我中国留学生的优良素质。”

  要求学生好好学习,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至于你们在***陆军士官学校学成毕业之后,包括赵景行在内,你们的去向自己决定,学校不做干涉。如果你们需要学校推荐,乃至回学校工作,学校的大门将永远为你们敞开。”

  赵景行回来带保安,自然无所谓。可像阎锡山、程潜这类的牛人,是要在历史上发光发热的,孙元起可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小恩小惠,就改变了他们宏阔的人生愿景。

  “将来,你们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很大可能是进入军队,并掌握一定的兵权。最后一点,也是我对你们的最深刻期盼,那便是掌权之后要爱国爱民。爱民,就是少打内战,甚至不打内战,枪口一致对外,保家卫国,造福人民。

  “爱国,就是不背叛祖国,不与外国侵略者勾结出卖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如果你们谁成了汉奸,给学校蒙羞,学校不仅会开除他学籍,还会要求所有校友都鸣鼓而攻之!记住了么?”

  孙元起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阎老西在抗日期间是有污点的。尤其是在抗日最困难的1940年到1945年期间,他一度对抗战前景失去信心,为在蒋介石的挤压下保存实力,曾与***军队及汪伪方面展开谈判多次,在抗日和降日之间进行投机。

  四人齐声答道:“学生记下啦!”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