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粮食get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黄河清,圣人出,时疫散。看到没?上天已经降下祥瑞,时疫很快就没了。”

  京都,苏希锦两封信前后抵达皇上面前。信中将最近登州城发生的事,行的效令一一道出。这位雄心勃勃的中年君王,一面担忧辽国和时疫;一面感叹苏希锦的机智果敢。

  隔离,口罩,药物,数据,标语……一项项措施古怪而霸道,新颖却行之有效。不知她那颗十几岁的脑袋,如何想出来的。

  大陈有她,乃是百年幸事。

  殿内,韩韫玉衣带翩飞,眉目柔情。她聪明绝顶,与百姓斗智斗勇,既可爱,又飒爽。明明身处险境,却将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有爱有情。

  “登州要粮?”门下给事中的惊叫声,打破两人沉思,“怎么又要粮?不是才送了物资过去吗?”

  一个小登州,又是要布又是要粮的,忒事儿多了。早知这样,他也能去。

  “容下官提醒一句,”威武将军邱大人道,“此前送去的乃口罩和防护服,并未有粮。”

  登州十万百姓封城治病,要点粮食怎么了?

  “陛下,”谢侍郎凝眉上前,“年前雪灾,国仓已调过粮食。而地方青州乃北部重州,若青、密两州放粮,万一辽国北下,则北部危矣。”

  为了一个登州,何至于放弃整个北部?

  吕相、谢太师等人均各有打算,抛开政见,他们觉得苏希锦天纵奇才,百年难遇。

  可惜不是一路人。

  “谢大人的意思是效仿前朝,令百姓饿死?”枢密副呈旨董大人厉声质问。

  “大人何必激动?”谢侍郎道,“前朝与当今情况不一。如今登州已经控制住了染病之人,过不了几日便可解禁,没必要再放粮。”

  前朝皇帝可是饿死了一城人,他们这最多不过几千人。

  “登州与辽隔海相望,登州虚弱,很容易被辽趁机而入。登州危则青、密两州危。反倒是青、密两州近陆地,北有沧州,东有登州,一时空虚也有州府可挡。”韩韫玉上前温声说道,仿佛将整个陈国布局,印入脑海,游刃有余。

  “陛下,百姓乃君之子,一位百姓是子,两位百姓亦是。不能因为数量、利益而放弃他们。”

  周武煦看着他,突然想到苏希锦临走时说过的一句话:时疫是困境,亦是机遇,是培养向心力的最好时机。

  此时不动,何时可动?

  反倒是那些极力阻止之人,不知打的什么主意。

  “先令青、密两州放粮。若有欠缺,再从户部调。势必保住登州城。”

  “陛下,”众人还欲再劝。

  周武煦抬手,目光幽冷,“朕意已决。”

  苏希锦去青州已经第五日,城中断粮两日,普通百姓穷得揭不开锅。肚子恶得叮当响,只能靠喝水度日。

  王通判心急如焚,一面稳定民心,一面令节衣缩食,令城中富户支粥赈济百姓。

  其实不用他说,那些受标语、好人好事感染的富商们,纷纷慷慨解囊,在门前支起粥棚。

  “戴好口罩,一人一碗,每日都有。”

  “每户派一人出来,不要拥挤,不要说话。”

  “时疫无情,人有情,度过这次难关,好日子在后头呢。”

  “待会再给治疗区病人送去,可不能恶着他们。”

  一座座粥棚分街而立,城内热气腾腾,暖心暖意。

  苏希锦拖着米粮进城,隔着老远便闻到粥香。

  不是说只能坚持三天吗?

  那这粥香怎么回事?

  这个王大人竟然欺骗她!

  然当她看到一座座粥棚和排队领粥的百姓时,一时感动又忧心。

  如此近距离,万一时疫二度传染怎么办?

  赶忙叫停,令百姓各自回家。每街设两负责人,由这两负责人挨家挨户,送粥送米。

  同时她对设立粥棚的富绅们,给予鼓励和嘉奖。并提示他们,若有粮食和银钱,可放于官府,由官府统一发放物资。

  得知苏大人带着粮食回来,城中人感恩戴德,饥饿一扫而空,信心空前高涨。

  纵使时疫不止,只要朝廷不放弃他们,一切皆有可能。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