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亡国条约第2/2段
“也不是没有。”秀家示意三成靠近些,在他耳边轻轻说了几句……
七月十二日,秀吉的特使抵达釜山,向秀保传达了归国的讯息,就在此前两天,秀保和邢玠在仁川密会,再次确认了双方在南部四道的管理权,并进行了一些修改。
首先,日本的耕作经商范围由原来的日占区扩展到整个南部四道,作为交换,日本将对明军的粮草供应增加到四成;
其次,朝鲜对日贸易权由临屯都司、真番备边司接管,朝鲜贸易所得由两司协商分配,日方不得私下与鲜人进行贸易;
再次,开放朝鲜北部的海州、义州、南浦、清津为贸易口岸,又明军驻守保护,明朝、日本之商船,明朝之战船可自由进出;
最后,增设南原、全州、清州、平泽、原州五处内陆通商口岸,方便南部日方军民就近与明军开展贸易。
通过上述四条补约,明朝俨然成为了朝鲜王廷的代理人,进一步巩固了在朝统治,日本也借此机会拓展了贸易通道,实现了与明朝的全面和解,对缓和国内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对于当事人朝鲜来说,这次补约使得朝廷威信大幅下降,海外贸易完全被明朝褫夺,国家主权进一步沦丧,是明朝吞并朝鲜计划的又一个里程碑,故而这次《仁川补约》和《曾坪和约》一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朝鲜君臣称为“第一次亡国条约”和“第二次亡国条约”。
由于和约签订成功,秀保决定将大部分军队撤回日本,仅在仁川、釜山、泗川等规定城池保留约两万军势,同时,由于耕作的需要,秀保开始从九州、四国、中国地区调集农民入朝,当然,这一措施首先是得到了明朝的默许,在两年后的《汉城补约》中规定:“汉倭鲜三族可在半岛南部四道自由耕作,但耕作及粮草征收之权交予倭人首领全权负责,且耕作人口须按照五成、三成、两成分配,待《曾坪和约》期满后,大明可收回管理权,但倭人可自由选择去留。”
从七月十三日到八月初一,秀保从釜山开始,依次视察日军驻守的各个要塞,并通知各部军势做好归国准备。船队途径珍岛北面的露梁时,遭遇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水军残部袭击,在损失八艘战船的情况下将李舜臣部尽数歼灭,史称“露梁海战”,这场海战为日军在朝鲜半岛的战斗划上了句号,八月初三,秀保由泗川启程,在高虎等一干重臣以及秀元等人的陪同下返回了日本。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