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故乡中秋月又圆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故乡中秋月又圆,离人书信未回转;满腹焦虑无以述,共度中秋暖心田。)

  一晃,耿家父子四人出门南下将近一年了。

  “三六九镇”上的人们总算是挺过了上一年的大旱灾。今年的年景看来还算不错,人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一直不见丈夫托人捎书信回来,郭氏心里的焦虑却是与日俱增起来。没事儿的时候,她总是站在家门口顺着大路向南张望,一站就是老半天。老远里看到有陌生人走来,她就会心情激动地往前走上几步,期盼着他就是捎来书信的人。然而,一个又一个的陌生人不停脚地走远了,留给她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位于“三六九镇”十字大街中心位置的娘家相距也就数百步远,但郭氏并不经常过去。因为每次去了,屁股还没有坐稳,老爹老娘就会争着问:“兰儿她爹捎书信回来没有啊?”

  千篇一律的摇头和回答,老爹一声接一声的叹息,老娘流不完的眼泪,这让本来就已经非常焦虑不安的郭氏实在是承受不了。

  眼见着八月十五又要到了,“望节”是必须的。八月十三那天,郭氏带上月饼和水果,拉着耿兰慢吞吞地往娘家走去。想着去年的今日,全家六口子一起去娘家“望节”兼话别。尽管当时的心情也不好受,但毕竟全家人还在一起啊!如今,郭氏拉着五岁的小女儿,想着远在天涯音讯全无的丈夫和三个孩子,那个苦哇……

  但是,无论心里有多么苦痛,郭氏都绝对不在小女儿耿兰的面前流泪。大女儿耿英在这一点儿上就很像她。

  娘家就在眼前了,郭氏在心里祈祷着:老爹老娘啊,你们可不要跟俺提起兰儿她爹和娃儿们啊!但这可能吗?

  没有办法,郭氏咬咬牙进了院门儿。

  看到姥爷和姥娘俩人正面对面坐在台阶儿前的小板凳上择菜呢,耿兰放开娘的手蹦蹦跳跳地一边跑去一边喊:“姥爷姥娘,俺可想你们了!”

  俩老人急忙站起身来。老娘说:“哦,过来了,快进家哇!不要带那么多东西,俺们吃不了多少。”

  耿兰牵着姥爷的手跑去打开屋门,郭氏上前扶着娘的胳膊走进屋里。大家刚刚坐下,俩老人心疼地看着自己的宝贝女儿又要迟疑着张口问了。

  不等他们问出口来,郭氏就赶快摇摇头,尽量地稳定情绪耐着性子安慰他们说:“你们都少操些心哇。兰儿他爹找个顺道儿的人捎书信回来哪里有那么容易哩。你们只管放宽心好了,如今太平盛世的,他爹又不是没有出过门子的人。你们照顾好自己,身体硬朗一些,俺也好放心啊!再说了,娃儿们还等着回来吃俺爹亲手打的大饼呢!”

  老爷子轻轻地叹一口气,说:“唉,也是啊,问也没有用。俺们能硬硬朗朗地多活几年,亲眼看着他们回来,比什么都强哇!”

  郭氏放心地说:“爹这话啊,可就说对了呢!”

  又叙了一会儿话,娘说:“刚才你弟妹还说了,叫你和兰儿后儿个一早就过来,咱们一起过节哇!”

  郭氏赶快说:“不用了娘,憨子家弟妹和家成嫂子她们俩前几天就和俺说好了,这往后哇,在兰儿她爹和她哥哥姐姐们回来之前,每年的八月十五节‘供月’俺们还一起热闹。俺们已经说好了,今年在家成哥家热闹,明年在憨子家热闹。俺和兰儿中午的饺子也随这个了。家成嫂子还说了,不用俺动手呢,只管中午到他们家吃现成饭去。当然啦,俺还是要去帮她包的。这几天儿男人们都在忙着收秋呢,妞儿才比咱家兰儿大一岁,就她一个人做饭。包那么多人吃的饺子呢,够她忙活的!”

  八月十五是一个大晴天,郭氏早早就起来了。她和小女儿耿兰吃过简单的早饭以后,娘儿俩就去门前不远的水田里掰苞米去了。约莫半上午时分,郭氏背了一筐掰好的苞米,拉着耿兰回来了,她惦记着帮刘氏包饺子的事儿呢。

  回家放下苞米棒子后,郭氏就带着耿兰过董家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