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老乡送书信喜煞人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刘氏和裴氏相视一看,会心地笑了。裴氏说:“傻小子,一定会有机会让你好好儿学的!”

  她说这话的时候,刘氏和郭氏一起瞥了一眼秀儿。秀儿那两个漂亮的白净脸蛋儿立马就变成了两个大红苹果。

  这一切都没有逃过张老乡的锐眼,他开心地笑了,爽朗地说:“俺可知道俺这位耿兄弟为什么那么热爱他的‘三六九镇’了。这里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呢。看来,他们父子还真值得为这个好地方做一些事情啊!”

  郭氏的弟媳已经帮着婆婆重新烧好了一大锅绿豆汤,用好多个碗盛了凉着。大家伙儿又继续与张老乡聊天,七嘴八舌地问了一些耿家父子们在汉口镇上的情况。

  裴氏附在郭氏的耳边说:“何不请这位张兄弟也帮咱修封书信给他耿伯他们带去呢?”

  郭氏悄悄地告诉她:“吃午饭之前已经写好了。告诉娃儿们他爹,咱这儿今年的年景儿不错,咱们大家伙儿一切都很好,叫他和娃儿们不用惦记,安心做他们的生意就好了。”

  裴氏说:“这就好了!”

  刘氏已经听到了她俩说的话,也说:“咱们在家里,一切都好说,主要是他们,出门在外的,叫人不放心。现在好了,阿弥陀佛,大人和娃娃们都好,生意也好!”

  大壮给张老乡端来一碗凉好的绿豆汤,小声儿问:“张大伯,汉口镇那一带可还算太平?”

  张老乡接过绿豆汤来,非常善解人意地看了一眼大壮那憨憨的可爱模样,哈哈大笑道:“太平盛世,当然是太平盛世啦!那地方富庶得很,乡俗民风也很好,‘盛世少贼人,盛世无赖人’嘛。耿兄弟说了,他和耿英在店里做销售,耿正和弟弟赶车进货。耿英眼活手勤,能说会道,很是个做生意的好手呢!”

  大家伙儿也跟着笑了。董家成说:“张大哥你不知道,耿英可是一个难得的好女娃儿啦!怎么说的呢?是,是……”

  耿憨见他拍着自己的脑袋说上来下文的着急样子,赶快说:“是文武全才!”

  董家成赶快接话说:“对对对,是文武全才!”

  刘氏笑着说:“看他拙嘴笨舌的样子,想夸一夸吧,还不会!”

  大壮不好意思地躲到屋子里去了。

  秀儿也小声儿问张老乡:“张伯伯,你说耿正学会赶车了,还能带小直子进货?”

  张老乡看秀儿老大不放心的样子,点点头说:“是啊,‘耿记粮油零售店’现在销售的所有商品都是由耿正和他兄弟采购进货的。放心,耿正跟他爹一样,是块儿做生意的好材料!至于赶车嘛,已经是个好把式了。再说了,自家养得毛驴,认得人呢!”

  见大家伙儿都在看她,秀儿不好意思地躲到娘的背后不敢再说话了。

  就这样,大家伙儿一边喝着温热的绿豆汤,一边兴高采烈地聊着。不知不觉地,日头有点偏西了。张老乡站起身来,环顾一下大家伙儿,说:“天儿凉快了,俺得走了。今儿个俺非常高兴,但不能再聊了。若再不走,俺可得赶夜路喽!”

  大家伙儿看看天色,确实该走了,有二十五里路需要赶呢。于是不再挽留,前呼后拥地把张老乡送出门来。

  郭氏一再嘱咐:“张大哥以后回老家来,一定再来!”

  张老乡说:“一定会来的。等俺将来回乡养老的时候,还要来耿兄弟开办的小学堂里当教书先生呢!”

  大家恋恋不舍地挥手告别不提。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位热情豪爽而又善良心细的张老乡并没有能够把那封满载全家人殷切希望的“千金”家书送到耿老爹的手里:在带着家眷返回汉口镇的途中,过黄河时遭遇少见的龙卷风,渡船倾翻,全船人无一生还,其中就包括可亲可敬的张老乡和他的家人。那封“千金”家信,也随着滔滔黄河水漂向东海,从此无影无踪。

  当然,这些事情,也是几年之后才知道的……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喜欢本章,请加入书架书签!也请您投推荐票、投评价票、+关注、做评论,多谢多谢!您的支持,将是我继续努力写下去的最大动力!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