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五年第2/3段
再加上当时卫霍两家赫赫有名的战功,以及势力,刘据便成了大汉帝国最佳的继承者。可是就因为后来的巫蛊之祸之后彻底的废了刘据,李承训相信汉武帝之所以要废了刘据。绝对不是仅仅因为巫蛊之祸。而是因为太子刘据身边聚集的力量太过于强大了。
汉武帝到一生强硬无比,自然是不愿意将手中的权利分享出去。故而利用巫蛊之祸的名义废掉了太子,而且李承训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如今他才十八,在另一个世界这个时候的他才成年。正是时光大好,风华正茂之时。
特别是自己与李尊两者之间的差距只有仅仅的只有十五岁。如果在今后的日子里,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基本上就会与李尊会死亡年龄,基本上到一个水平线上。
也就说如果自己死去的那个时候,李尊也正到了老年,根本就无法从李承训的手里接过大唐帝国的最高权柄。这也是李承训迟疑的最根本事情,李承训就知道在辫子王朝的康熙大帝,就是立了三十年的的太子。
三十年小心翼翼,却换来了最后的被废。李承训并不想走上康熙的老路,所以他在这件事上有些迟疑。故而在听到杜如晦等人的倾述,李承训立马便是朝着杜如晦等人询问道。
“陛下,侧立太子之事,刻不容缓。”杜如晦看着李承训,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对于太子殿下的教育,也是时候跟上。”杜如晦的说的十分的巧妙,他将这一切都是总结到了帮助太子的事情,让自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
“嗯!”
闻言点了点头,李承训眸子闪烁了一下,看着底下的文武百官道:“克明的意思是早立太子,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立太子不是李承训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大唐,文武百官,共同关注的大事。
“臣等附议!”
早立太子这件事情上,大家的意见都达成了统一。看到群臣都达到了统一意见,李承训嘴角一动道:“既然诸位爱卿一致认为朕应该立太子以稳定天下。那么朕决定立皇长子尊为太子,由百里拟旨,布告天下!”
“陛下英明!”
……
事情随了他们的心,自然又是一阵歌功颂德的马屁声传来,自从李承训就任大唐帝国的皇帝以来,这种马屁声充斥与李承训的生活,从无间断。
立太子是一件大事,没有决定下来之前,李承训有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绪。但是一旦决定下来了之后,反而让李承训为之一轻松。太子乃是国之大事,更加重要的是李承训心里清楚皇帝与太子之间年龄相差太小的悲剧。
李承训作为后世来者,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自然是把有些事情看开了。与此同时也尽力而为的避免有些不该生的事情,脑海里闪烁过些许念头,李承训微微的笑了笑。
看着一脸欣喜的文武百官,李承训的眼睛立马眯了起来。顿了顿之后朝着群臣道:“太子乃是国之储君,大唐帝国的半君,其不可不慎重。然而太子今年不足三岁,其成长无良师不可。朕决定以李靖、蒙辰、杜如晦为其军事启蒙老师,百里挑一,岑文本,房玄龄等为其政治老师,以保证太子的成长!”
按照李承训的意思,本来不想如此早的立太子。他打算等皇子们都成年之后,在择其优者为太子,只有这样他的大唐才能延续千年。
但是文武百官,群臣的意向十分的明确,这让李承训有一点进退不得。没有办法之下,只有先行册立太子。
“臣等遵旨!”
作为太子之师,虽然会在后期得到想象不到的收获,但是一切的前提都是太子能够继承皇位为君。恰恰这一点正是让人们忐忑不安的所在,自隋以来,太子都没有登上皇位的机会。
整个大唐,文武百官,共同关注的大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