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四十章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许国王宫女医官冬妮首先为许仙的三个平妻(实际上是王后)之一的姬美丽、姬艳丽、姬娇丽搭脉。

  搭脉也叫做切脉诊病。

  切脉诊病,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简帛医书中,已有“脉法”的内容。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这样,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中医临床治病,除了望、闻、问诊外,切脉也非常重要。唐代名医孙思邈就说:“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辨证时,脉象常常起决定作用。

  脉象有许多,下面介绍最主要的几种脉象。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证,数而无力者为虚热证。细脉,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是湿证与虚证之象。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洪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大多主邪热亢盛的实证。

  弦脉,脉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见于有肝胆病、痰饮证、疼痛证的患者。滑脉,脉来流(滑)利,如盘走珠。是实热证、痰饮证、伤食证,或妊娠的脉象。涩脉,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为气滞证、瘀血证、精血亏少证之征象。虚脉,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为一切无力脉之总称。是虚证之象,主要为气虚或气血两虚证。实脉,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来盛而坚实,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是实证之象,提示邪气实而正气不虚。促结代脉,即促脉、结脉、代脉,均为节律异常、有间歇的脉。促脉为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的间歇,促而有力者为阳热亢盛之证,促而无力者多为气虚将脱之象;结脉为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有阴盛、气结、寒痰、瘀血等多种主病;代脉为脉来缓慢而有规则的间歇,间歇时间较长。为脏气衰微或气滞血瘀之证。

  虽然说到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但是实际上在很久很久以前切脉诊病就已经开始应用了。(这种情况同样反映了古时候和我们现代的大不相同。古时候是实践先行,很多东西往往是已经使用不知道多少的年代,才会有一个人或者机构来总结一下经验。现在呢?很多想法还仅仅是一个想法,不管是不是成熟,首先就是进行权利申请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

  现在,许国王宫女医官冬妮正在为许国大王许王许仙的三个平妻(实际上是王后)之一的姬美丽搭脉。

  很快,结果出来了。许仙的三个平妻之一的姬美丽的脉象是滑脉,也就是说姬美丽有喜了。

  于是许国王宫女医官冬妮面带笑容地对许国宫尹姬晓楠说道:“王后有喜!”

  在场的人们纷纷恭喜许仙的三个平妻(实际上是王后)之一的姬美丽……。

  接着这个许国王宫里面的医官冬妮为许仙的三个平妻(实际上是王后)之决定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