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草军?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话音刚落,门外一大群人就乱哄哄的挤了进来,全都七嘴八舌的说着话。李宇轩耳边宛如有无数只苍蝇在嗡嗡在叫。一句都没听明白。

  看着李宇轩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又挤进来的王半仙连忙大叫道,“都别吵啦!李三郎才刚刚回魂,神魂还不稳定,需要静养,留几个在这里就行了,其他人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众人听道才又连忙退了出去,李宇轩这才缓过气来,看着还在帐篷里面站着的六个人,其中一位老者明显地位比较高,看着李宇轩望了过来,关心的问道,“三郎,怎么样?还认得我们吗?”

  李宇轩搜索一下这具身体的残留的记忆,立马想起了眼前的几位是谁;这位老者是李三郎的三叔公,因为李三郎父母在李三郎很少的时候就死了,他和二哥李二郎一直都是这位族叔公照看带大的。

  站在三叔公后面的就是己经25岁还没娶妻的这具身体亲哥李二郎,为人老实本份,从小就对李三郎照顾有加,要不是实在是活不下去,也不会跟着族人一起造反。不过因为李三郎的照顾到现在都没有上过战场,都是在后面跟着三叔公看守物资。

  站在李宇轩左手边的两位分别叫李大元,曹小四;都是李三郎的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也是现在这个小集团里李三郎的控制战兵的左右手。

  剩下的两位,一位是王半仙,李三郎小集团里兼职最多的,既是狗头军师,不时给李三郎出点馊主意,还能占卜问卦安慰人心,寻医问药更是都要找他,当然救不救得了就看天意了。

  最后一位身穿盔甲,面容坚毅30多岁的壮汉,江淮徐州人陈师权,这是在李三郎带人来投靠王仙芝的路上遇上的义士,当时他带着几人也要投奔‘草军’,得知李三郎也是义军后,就主动加入进来。

  当时的李三郎还为这件事大开宴席,因为陈师权几人一看就知道是世代从军的人家,每个人都是有一套盔甲,弓弩,横刀;这可了不得,要知道在唐朝民间是准许私人持有刀剑、弓箭的,但不许私藏盔甲、弩机,发现私自持有一律以谋反罪论处。

  李三郎起义已经有一年多了,队伍里都只有20多幅盔甲,而陈师权几人甲士的加入让李三郎非常高兴,认为在这乱世中求活又多了一份保障,没几天陈师权就被认命为李三郎的亲兵队率。

  想到这里,李宇轩吓出了一身冷汗。李三郎不知道陈师权他们的出身来历,才敢认命陈师权为亲兵队率,李宇轩可是从后世历史书上就知道陈师权的来路底细的。

  历史书可是写得明明白白“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真正拉开大唐灭亡序曲的是七年前的“庞勋之乱”,以八百戍卒从桂林起兵打的大唐朝廷不得不向沙陀借兵平叛,使沙陀人势力顺势进入帝国河东,李克用就是这一战后真正开始崛起,组建五代十国里面威压天下的河东镇。

  可以说五代十国在北方建国者,除了朱温所建的梁国外,其余诸国都出自河东镇军一系,宋朝也不例外!

  而陈师权应该就是“庞勋之乱”后散落民间的庞勋旧部,当年名动天下的武宁军银刀牙兵,当年可是经常暴动,一有不服立马兵变驱逐节度使的骄兵。

  李宇轩想到这里,已经决定要尽快把陈师权调离亲兵队伍。要不然,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得睁一只眼。

  看着三叔公他们有些焦急的眼神,李宇轩道,“三叔公,我没事。”

  “那就好,三郎下次小心点,你要是出事,大伙可没主心骨了。”三叔公不放心叮嘱道。

  看着三叔公大有继续唠叨下去的想法,李宇轩赶紧转移话题,说道,“这次从王仙芝那里得了一个方镇,还封了一个振威校尉的官职,虽说是一个草头官,但从现在开始我们也要正规划了,打战在也不能一窝蜂的上。大元、小四你们下去把人都统计一下,”

  “暂时分为两营,把青壮编为一营负责战斗,把妇女、老人儿童编为一营负责后勤,其中儿童编为童军,从小就要学习战斗技术;战术口令之类;每个都要登记名字,佩戴腰牌识别身份,不能让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吃了我的饭就得给我卖命。”

  李宇轩一脸冷酷的说道,要想在这乱世中活到最后,要想天随人愿,只能比别人更狠才行。

  新人新书,看一个广告感动不己,就自己试着写汉家武士们最飞扬跋扈的时代。写得不好,请见谅!(求收藏,求推荐)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