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银刀牙兵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老陈,你去找一块黄布或红布来”李宇轩还是照着李三郎的习惯叫陈师权为老陈,李三郎认为这样显得亲近,“顺便叫亲兵们都在帐篷前集合,我有话要说。”

  陈师权双手抱拳道“诺”,没有多余的话语,就好像以前一样不管李三郎交待的什么任务,他都会一丝不苟的完成,从来不问为什么?可以说陈师权是李宇轩手下中最像军人的武将。

  很快李宇轩按照记忆找到了装钱的大木箱,打开一看,而且里面除了铜钱以外。还有一些碎银子,金粒子和什么珠宝玉石之类的乱七八糟堆在那里面,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些玉石铜钱上有细微洗不掉的血色,一看就知道是以前抢劫所得。

  在乱世之中没有一个握刀之人是无辜的,那怕最终目地是多么的伟大。

  李宇轩关上箱子,默默地站了一会儿。他知道乱世这才刚开始,虽说大唐从安史之乱后就已经是每年都在打仗,朝廷、藩镇都在年年用兵。

  但还真没有‘黄巢之乱’过后那种诸藩混战杀人如草芥,十室九空的情况,最后甚至出现了秦宗权这种以吃人为军粮的藩镇,那时才是真正的人间犹如地狱。

  关箱转身离去,李宇轩知道现在自己没有能力阻止这些事,要想阻止那个“阿鼻地狱”真正降临人间,只有在这六年间用尽一切手段强大起来,才有能力改变这段华夏历史上的让人每每读史至此都不忍观的历史。

  按照李三郎以前的记忆,李宇轩自己穿上了铠甲,这是一套标准的唐代山文甲,这是陈师权入伙时献给李三郎的,李三郎得此甲后欢喜异常,陈师权也因此不过几天就被封为亲兵队率。

  因为,虽说大唐最有名的是明光铠,但明光铠有名是因为明光铠是大唐士兵装备最多的铠甲,但山文甲从诞生起一直都是武将们最爱的战甲,后世它被西方人称为“中国之星”,日本人称为“唐甲纹”,它可算作中式甲的典范,不但造型美观而且防御惊人,非常利于防箭。

  李宇轩穿上山文甲后,试了一下发现蛮合身的,找来毛笔,墨砚按照记忆慢慢磨墨,“也不知道,前世小时候的学过的毛笔现在还能写好不。”李宇轩心里想着。

  很快,陈师权就回来复命,“大头领,找到一块红布。亲兵队已经在外面集合。”

  “老陈,以后还是叫我‘镇将’,必竟现在我们是‘草军’中一员,还叫‘大头领’就不好了,‘草军’的大头领只能是‘天补平均大将军’王仙芝。”李宇轩一边说着话,一边在陈师权拿来的红布上写字。

  陈师权眼睛一缩,据他所知,李三郎可从来不识字!

  “老陈,我准备把你调离亲兵队,”李宇轩头都没抬,淡淡地说道,“调你去前营负责全营的训练,你尽快拿出适应目前马上要打仗的训练方法,不要拿以前你们‘银刀牙兵’的训练方法来要求他们。我要尽快成军,能在战场上听命不乱就可以了,不要什么全能战士。”

  陈师权脑海里轰的一下就炸开了,一只手甚至不自觉的已经搭在了佩刀之上。他曾是‘银刀牙兵’这个这个秘密。

  他从没有对别人说过,就连他儿子也一直以为他只是‘庞勋之乱’里的一名戍卒,因朝廷昏庸,官吏贪污不遵守唐律里规定的戍边三年后戍卒可回家一次的规定,使他们连续戍边六年多都有家不得归,才迫不得已造反。

  陈师权他儿子但并不知道,他父亲不得归乡,是因为他们曾是和“长安天子,魏博牙兵”里‘魏博牙兵’齐名的‘银刀牙兵’。

  曾奉长安天子之命争战四方,讨伐不臣;也曾像“魏博牙兵”一样发动兵变驱逐节度使,只不过他们没像“魏博牙兵”一样随意杀死节度使,自己推选节度使!

  他们‘银刀牙兵’只是驱逐节度使,依然接受朝廷指派的节度使的命令,依然接受唐廷的指令,依然为大唐王朝而战,震慑南方诸藩镇。这也是‘银刀牙兵’后来将领被屠,士兵解散的原因。

  陈师权现在想来也是后悔,如果当年他们能跟“魏博牙兵”一样随意杀害节度使,随意推选节度使;不听皇帝老儿那昏君的令旨,那“银刀牙兵”依然是雄据徐州,拥有整个江淮任意纵横的强藩。

  当然现在后悔已经晚也,因为最后那怕他们已经放下刀甲在家务农,朝廷依然不放心,让他们戍边南召,让一群北方兵卒戍边帝国最南方雨林,其实就是想让他们死在那个温热潮湿的森林里面。

  一开始他们还以为老老实实戍边三年就可以回家。就可以让朝廷放心,让皇帝知道他们不再是兵骄定,使他们连续戍边六年多都有家不得归,才迫不得已造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