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都是人才!?(求收藏,求推荐)第2/2段
他努力的记住了夫子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典故,每一句的意思,他记得最清楚的三句夫子说过的话是,“天下败坏至此,皆武夫之罪也”!
另外二句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说的,一群打着唐旗的骑兵闯进了刘家庄,他们逢人便杀,夫子和一些家丁紧急的护送少爷和一些妇孺从后门逃走,但两条腿那里跑得过四条腿。
眼看敌骑就要追上来,夫子转身面对追来的骑兵大喊道,“诸君随我阻敌片刻,让妇孺先走,今日让我这残躯随诸壮士同赴黄泉不失为一乐事也。”
没人停下脚步,平日嘲笑夫子手无缚鸡之力的刘教头没有停下脚步,反而跑得更快,超越了妇孺!
平日总说学文无用,要凭手中刀,跨下马,建功立业,封侯拜相;要做英雄大丈夫的刘少爷已经丢下自己的妻子与妹妹,一马绝尘而去。平日里威风凛凛的武夫们都没有一人曾停下脚步。
就连他赵遇锋也凭借自己小聪明,躲在路边不远一个能藏身的草坑中。只有一位老叟手持三尺青锋,在那并不刺眼的阳光中,独自面对汹涌而来的铁骑。
夫子没有避让!
铁骑没有避让!
夫子直接被撞到赵遇锋藏身地草坑不远处,当赵遇锋爬出草坑时,夫子已经离死不远了!
赵遇锋慌忙的扶起夫子,只见夫子无力的指了指头没有说话,但赵遇锋知道,这是夫子让他把夫子的儒冠找来。
“君子死而冠不免”这是神州第一次陆沉以前文士的信仰,(在往后,儒生们就是水太凉,头太痒了)当赵遇锋找到儒冠时,只听夫子用尽全身最后的力气喊道,“恨不能生于盛唐”!
赵遇锋不知道盛唐是不是如夫子说的那样好,万邦来朝、国泰民安;家家户户都有余粮,百姓知理而学文,军队纪律森严,对百姓秋毫不犯……。
赵遇锋不知道这些是不是真的。他只知道当夫子一身儒袍,坦然面对奔袭而来得铁骑时。他退缩了,瑟瑟发抖的躲在草坑里像一只野狗一样,一动不敢动一下。
赵遇锋本以为,当他面对性命攸关的时候,他会像夫子所讲那些典故里面的英雄一样,慨然赴死,壮士一去不复返。但当真正面对生死关头的时候。他没有做到,他也只是个胆小如鼠的武夫罢了。
当赵遇锋怀着惭愧与悲愤埋了夫子后,看到追兵们悬挂着,不敢随夫子拼死一战武夫们的人头时,绳牵着他们的家眷姐妹回来的时候。
赵遇锋哈哈大笑,他悟了,他要像夫子的一样英勇地死去,他要像夫子所讲的英雄豪杰一样坦然的赴死。不要像这些无用的武夫一样,被人像猎物一样追逐着一一斩去人头。
他赵遇锋到时也要像夫子一样带冠而死,也要和夫子一样梦回盛唐,来生也愿做夫子一样的读书人。
所以赵遇锋在加入太平营后,战必争先,悍勇异常。但又不愿意加入亲兵队,他认为,亲兵队是甲士,不容易死。
赵遇锋每次上战场都会穿上一件干净的衣服,带上一个缁布冠,每次下战场,他都会把衣服,刀什么都洗得干干净净,从来不抢战利品。
只是拿点什么吃食来填饱肚子。夫子说过,“君子好财,取之有道。”赵遇锋知道在这个世道上,他做不到像夫子一样一尘不染。但他会尽量按照夫子的教导去做,他要为来生做一个夫子那样的读书人而努力。
尤八等人都笑他痴,都笑他笨;岂不知在赵遇锋眼里,尤八等人不过又是刘教头,刘公子这样最终死在别人追猎之下的无用武夫。
在赵遇锋眼里今天以前的太平营,就像看起来坚固不可摧的刘家庄子一样,转瞬之间,就会被这世道吞没的连一点影子都不会留下。
但今天李三郎却让人刮目相看,在校场上的改革都直击太平营的病因要害,特别是“李三郎在泪斩尤八”前后的表现,跟夫子讲的那些古之名将所做的事比起来也不相上下,太平营稳了,至少可以在这乱世又能活下来。
所以,他,赵遇锋来了,他要争炮灰营死兵营官,他要带着他的眼里那些无用的武夫一起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