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张言,张全义(求收藏)第2/2段
可他不想权老萎和李大元死,可是他想不出有什么理由,可以阻止三哥这个看起来无比正确决定,他李铁牛也是有将军梦的武人,从小也向周围的男孩子一样,向往着像故事里那些金戈铁马的汉家英雄们一样将兵十万去边陲,去大漠,去看看大漠孤烟的美景,去听听胡琴与羌笛的悲怆!所以他说不出话来,因为从小时候起他就不止一次幻想过自己将兵10万去大漠时,如果有人敢不听令行事,那他李铁牛肯定一句话都不多说,直接让人推出去斩首示众。
李铁牛在台下有些沮丧,曹小四却有些发急往校场外眺望,“怎么还没来?”,等远远得能看见王半仙等人的身影后。
“三哥,莫急,有大才到!”曹小四站出来说道。
李宇轩看着曹小四急得满头是汗的脸,心想,“我说了什么吗?我也没说要斩他们啊!李铁牛这笨蛋跳出来阻拦就算了,没想到你这个从小到大就稳重的人也来这一套,还大才,我今天带回来的才是真正的大才之人。”
曹小四看着李宇轩不相信的眼神,连忙道,“真得是大才,是今天王半仙出营去办事的路上碰到的,本来是准备去投靠草军的,被王半仙这人给硬拉到营里来,后来还是庞山鸣族长出面才把他稳住,我在旁边听过他们的交谈,发现这人是一个文武奇才!”
李宇轩来兴趣,他知道曹小四这人不好虚言,凡言之必有物;问道,“此人叫什么名字?”
“此人叫张言,字国维。濮州临濮人士。”见李宇轩他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这方面来了,曹小四默默地为自己赞声好,幸好他有先见之明,看见李铁牛这个猪队友跳出来。连忙叫人去搬救兵来救命。
李宇轩脑袋转了转,历史上有叫张言这个人吗?不过字国维,临濮人有点熟悉。五代十国里面字国维的临濮人,那不就是,只有被朱温绿了全家还忠心耿耿的张全义,他就字国维,不过他怎么叫张言呢?(张全义是后来,张言投降唐廷后,被唐昭宗赐名的)是他就不能放过了,这样的手下是历代君王最喜欢的,有能力,够忠心,而且被绿了全家还无怨无悔的跟着老大干,(当然这跟朱温救过他全家的命有关系)这样的小弟用起来才放心,能力差点都没关系。
何况张全义能力并不差,在黄巢时就己经是吏部尚书,投降唐廷后更是做到过一方诸候的地步,投降朱温后更是进爵封王,可以说朱温称帝后各种作死,屡战屡败,后梁兵马依然威压天下,就是张全义的功劳,当时的中原可以说是经年战乱,破败不堪,就这样张全义还能一面保证朱温的用兵打仗的后勤,一面供应着朱温包括修宫殿在内各种胡乱要求,就这样不利的情况下,张全义都能让中原恢复生产,保证民生安定;所以河东李克用、李存勖每次跟朱温打仗,开始都能打赢。但只要不能速战速决,就只有被后梁兵马用后勤拖死的命。
很快,王半仙陪着一个只有二十多岁的少年走了过来,还没来到土台下,就见李宇轩快步下台,来到他们前面,二话不说伸手拉住现在还叫张言的张全义的手道,“先生何来迟也,来,随我上台,为先生介绍我帐下大将。”说着就拖着张言上了土台。把正准备向李宇轩好好介绍,这位自己在路上遇到的人才的王半仙搞胡涂了,我还没介绍,你就‘先生’了,要不要搞得这么重视啊,这年青人是有才华,但有多大才还不清楚,万一只是过夸夸其谈的货色,我看你以后怎么下台。
张言也是昏乎乎的就这样被李宇轩拉上了土台,这时候的张言不过是一个空有才华才离职的小吏,因为家乡县令是世家子弟,所以看不起家里世代务农的张言,多次故意当众羞辱他,张言这才怒而辞去县中小吏官职,跑来投奔草军,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比那个草包世家子更强!
这时的张言那见过这种阵势啊!被一营之主,草军一方镇将亲自下阶迎接不说,还被称为先生,携手共上台阶。这就是自认自己的才华不差前人的张言最想要的东西,尊重,不看家世的尊重,因为唐廷现在上上下下。基本上都是世家子弟,像张言这种农家子根本就受不了重视,所以张言才会来投奔这时根本看不出前途好坏的草军。就是为了这个被人重视,尊重的感觉!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