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出发3(求推荐,收藏)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唐宾看着众人情绪稳定,甚至还有壮妇们持长枪,哨棍在周围护卫着的太平营后营,心里虽然也觉得,草军第一将尚让说的对,在这乱世里能顾得了眼前就不错,竟然还考虑三,五之后的事,李三郎考虑太过久远了,当前情况是,过不了朝廷接下来的围剿,所有的远谋,计策,都是空!

  不过李唐宾却总觉那天,在曹州城内面对其余草军的嘲笑,侮骂中,毫不动恕,谈笑间让手下壮士归心,周围草军纷纷佩服的男人,不会想不到这些问题!

  只看今日太平营兵卒行军时,那如林徐进的队列,高昂的气势,和后营工匠,妇女分工明确,有条不絮的赶路!

  就知道,这不是仓促决定拨营得,而是早有准备,有计划,有组织的去找食养兵!

  反观自己草军这边对战兵的组织还好,其他完全是一盘散沙,各大票帅,方镇都只顾眼前,不停的招兵;没有任何训练,打仗就仗着人多,一拥而上。胜则抢掠,败则丢下席卷而来的民众逃跑。

  李唐宾是关中人,犯事后才逃到关外;这时代关中可是千年帝王之乡;关中汉子从秦朝开始就习惯了纪律,习惯了打仗之前,先练兵才可出征,对这种流寇疯狂招兵,却又不练兵,漫无目地的行动,他可是看不惯的。

  要不是没有办法,他也不会加入草军。所以李唐宾对李三郎这种做事有远见,能够知道兵精在练的,草军头领很有好感。从那天走曹州城回来过后,就一直在说着李三郎的好话。

  如果不是李三郎,现在的实力实在是太过弱小。尚让也对自己不薄,让自己当了他的亲兵队率;李唐宾早就投靠李三郎去了,在参加草军这几个月来,实在是不知道草军究竟有什么前途。

  李宇轩根本不知道,又一位朱温手下的名将对他有些好感!

  李宇轩如果知道李唐宾这位‘用兵喜奇’的名将现在就在草军里面,并且对他有一定的好感,李三郎保证带着锄头使劲去挖,李宇轩可是相信只要锄头挥的好,没有挖不倒的墙。

  至于后来李唐宾和朱珍闹矛盾,而被朱珍愤而所杀,这个在李宇轩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大问题。

  所谓的矛盾,都是因为朱温胡乱的指派,才造成两个能为他扫平天下的名将,都冤死的结局。

  朱珍用兵只求稳胜,以势压人,步步为赢。以六分胜就满足了,李唐宾好用奇策,胆大无比,非大胜不足以彰显其功。

  朱温以一己之私,因怕这两人功高震主,就把这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将领安排在一起领兵打仗!

  这都不算什么,如果是这样,只要明确职责,何人为帅何人为副,这两位都是军中宿将,自然知道军中一切以主将的命令为主,不会出现很大的矛盾!

  但朱温偏偏就下了一道奇葩的圣旨,朱珍为帅,李唐宾为副将,但李唐宾有监察朱珍之权,也就是说,如果朱珍行军打仗有不对的地方,或者疑有异志时,李唐宾可以反对朱珍的一切军事行动,等禀报了朱温过后,由朱温决定怎么办!

  这就造成了一种情况,朱珍为大军主帅,军权在握,但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军布阵,李唐宾有监督,反对之权,但也不能取代朱珍下达军令。必须要禀报朱温由他定夺后才行!

  但李唐宾因为和朱珍的意见分支实在是太大了。于是就频繁的向朱温禀报,结果就是在朱珍眼里,李唐宾你这个才投降过来没多久的降将,竟敢一直打我这个后梁军中,武将第一人的小报告。

  于是最后朱珍恕杀了他眼中‘小报告之王’朱唐宾,最后造成他自己也被朱温冤杀!

  ……

  李宇轩这时正骑马和张言走在亲兵队率中,太平营里唯有的三匹战马,分别由李宇轩、张言、陈师权三人在用,其他的将领通通步行!

  虽说李宇轩认为朱珍、庞师古比陈师权更前途远大,本事更高;但李宇轩绝对不能现在就把朱珍、庞师古提到比陈师权更高的地位。

  虽然在这十天里这两人领兵,练兵的本事,让营中众人的刮目相看,但是,如果在这两人‘寸功未立’的情况下,就把他提拔到更高的位置去,其实是在害他们。更是破坏太平营刚建立起来的选拨制度!

  再说,经过十多天的观察,李宇轩发现陈师权也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虽说最后没有在历史留名,但是在这个龙蛇起舞的时代,运气可能有时比能力更重要。

  陈师权可是世代从军因为和朱珍的意见分支实在是太大了。于是就频繁的向朱温禀报,结果就是在朱珍眼里,李唐宾你这个才投降过来没多久的降将,竟敢一直打我这个后梁军中,武将第一人的小报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