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思潮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听到朝廷准备再次赴日乞师的消息,吴登科等人皆怒形于色。在这些浙江汉子眼里,倭寇和满清没什么区别,都是蛮夷,他们一旦到了中国肯定要烧杀抢掠、肯定要**掳掠,就像几十年前他们的那些祖宗一样。朝廷如此作为,岂不是引狼入室吗?

  而听到陈文义正言辞的驳斥了这个观点后,众人竟好像出了口恶气一般,尤其是联想到陈文因此放弃了那个从六品的清贵官职,更是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一个北直隶人士,为了浙江百姓不受倭寇的侵害,毫不犹豫的驳斥了上官的无礼要求,更是毅然回绝了加官进爵的好意,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鲜明的民族主义精神!

  试问,如果不是英雄好汉,又怎么可能做出如此决定呢?

  收获着众人的恭维,陈文心中暗笑,这一切都是在他预料之中的。在现代时,他所认识的浙江人就普遍不喜欢日本,到了昨天讲戚继光之时,更是彻底刷新了他对这个时代浙江人仇视倭寇一事的理解上限。

  而此时,他一定还是要把这件事添油加醋的说一遍,便是为了下一句话做准备。

  “诸君不必再恭维在下了,这些都是应该做的,其实我也可以算是浙江人,自然不能容许倭寇再次祸害浙江的百姓。”

  “啊?”此言一出,众人无不诧异,因为陈文从来都是自称北直隶人士,今天这是怎么了?

  见众人果然流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无耻的穿越者继编造出身、家人、世伯和聘妻之后,再一次将黑手伸向了他此时还远没有出生的一位祖辈。

  “大家都知道,我家乃是天津右卫世袭百户出身,而这个世职则是家祖在洪武年间获得的。”

  接着,陈文编造了一个浙江杭州人士在元至正年间加入了大明王朝的军队,成为了岐阳王李文忠的亲兵的故事。

  “家祖战必先登、退必殿后,从军十数年便积功升至卫指挥佥事,就连岐阳王也对家祖赞不绝口,更是亲自教授过家祖一些练兵的诀窍。洪武五年,家祖随岐阳王北伐暴元,阿鲁浑河一战,家祖英勇殉国。高皇帝以家祖之长子为青州左卫百户,世袭罔替。”

  这故事从头到尾编的就一如戚继光得祖上那般。

  “成祖皇帝时,青州左卫改为天津右卫,我家便定居于天津卫城。所以,在下的家族虽然已经离开浙江两百余年了,应该还算是浙江人士吧?”

  得到了这个答案后,众人由于长期接受陈文讲古洗脑的缘故,立刻便不再作疑,进而更加的激动了起来。

  那个一向被吴登科称之为尹二狗的汉子则更是挑起了大拇指,大声说道:“陈大哥的祖上是咱们浙江出来的英雄,陈大哥怎么可能不是浙江人,最起码也是祖籍浙江。”

  在现代人看来,一个人即便祖上是浙江人,但是他家已经迁居他地两百余年了,怎么说也应该算是迁居地的人士,而不应该按照祖籍去算。可是在明朝则不然,只要族谱可循,哪怕这一家人已经离开此地一千年了,他的祖籍也应该是此地的。

  随着陈文祖籍案的盖棺论定,这群金华人和陈文的关系也更加的亲热了起来。

  眼见于此,陈文觉得是时候图穷匕见了。

  “在我看来,只有戚家军才能扫平倭寇鞑虏。所以,我打算重建戚家军!”接着,陈文站了起来,向众人伸出了手。“在下自问虽然自不量力,但是也愿意一搏。不知诸君可有愿意和我一起为了驱除鞑虏、收复汉家失地而奋斗的吗?”

  没有得到预想的热烈回应,让陈文颇为诧异,眼见着这群人喘着粗气直勾勾的看着他的模样,让陈文颇有些鸡皮疙瘩往外跳的感觉。

  只见此时,吴登科拍案而起,大声说道:“陈大哥这话真是说进了咱们兄弟的心里去了,不瞒您说,昨天听了陈大哥讲的戚少保,我一晚上没睡着。今天一早起来就把弟兄们约了出来,来找陈大哥商议此事,为的就是希望您能够留下来,想不到您也是这么想的,真是太好了。”

  “哦?”这一下,反而轮到了陈文感到诧异了。

  这次,倒是那个尹二狗鄙夷的看了吴登科一眼,仿佛战胜了的公鸡一般大声说道:“俺们几个东阳县出来的都商量好了,我等兄弟愿奉陈大哥为主帅,到的恭维,陈文心中暗笑,这一切都是在他预料之中的。在现代时,他所认识的浙江人就普遍不喜欢日本,到了昨天讲戚继光之时,更是彻底刷新了他对这个时代浙江人仇视倭寇一事的理解上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