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北上茅山第2/3段
想到最后,县长大人眯起了眼睛:“潘大头你个大头兵!还敢劫本官的枪,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出了衙门,王有贵带赵云到一家茶楼。
面对面的坐下后,赵云仔细的打量对方起来。
王有贵,今天感到自己憔悴了好多,为了五十条枪,自己搭进去了六七十人,虽然自己的表叔县长答应给自己重组的机会,可是昨晚死的人中不少都是自己的亲信,而且都是知根知底的本地人。
昨晚回去时急着赶路,都没把他们全部带回去,今天一大早,镇子上昨晚没回来的团丁的家属都向那个山谷去了。边走边嚎,看的王有贵的心中酸痛不已。枪的问题由对面坐着的赵云解决了,人呢?这一时半会儿可招不来那么多人。
其实赵云替他想想也伤心滴,本来毕桥镇在县长的支持下,在郎溪地界上也是仅次于潘大头的民团了,一直是郎溪县城北面的屏障。结果第一次是和马匪打了个糊涂仗,丢了一大半,重新拉起后还没几天,又被人伏击,死的更惨烈。一个月内连遭两次重创,这家伙真挺背的。
稍稍坐了一会就来了三个壮汉,王有贵一看立刻起身相迎“来来来,我来介绍一下,这三位是金威镖局的金镖头和他们的两个弟子,他们都是本县走人身镖,最好的镖师。”
“人身镖?”赵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称呼。
“兄弟,估计你以前没接触过镖局,自从清末,票号衰败后,以前靠票号吃饭的镖局的主要业务就是粮镖、物镖、人身镖三大镖系,三者各有所长者。这位金镖头就是金威镖局专走人身镖的,哥哥我出去也是请的他们,他们镖局在句容也有分部。金镖头,我这位兄弟要去趟句容,不日便回,你要护他一路周全。绝对不能出事,如果出了事,你就不用在郎溪地界上混了。知道了吗?”王有贵说了套漂亮的场面话,这种小威胁对于这种大型的连锁镖局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丢了镖,那可就是大事了,这是要砸招牌的。
介绍了一番后,王有贵就离开了,他要去安抚下死去的那些下属的家属,每家每户都要去慰问下。
这个举动,令赵云对其大赞不已。不管是不是作秀,这份做派就令人说不出什么。
等王有贵一立刻,正事也要开始了,刚刚王有贵在场,有些内容还是说不得的。“金镖头?呵呵,不用紧张,我们这次一共十二个人,一路上的费用有我出,你只要带我到这个地方就好了,我要快!要安全!”
镖局主人讲的是人面广、关系好;有钱有势,打出旗号黑门槛的(**人物或是绿林好汉)不敢招惹,万一出了事摆得平官府,镖被劫了赔得起银两。
今天一听是王大少爷介绍的,金镖头就知道来了大人物,王大少的朋友可没一个是简单的,这位少爷看样子年纪不大,但又不知道是哪家的公子想出去溜达了,这是属于最难应付的人身镖,不在于路上的危险,而在于万一在路上突发的少爷脾气,让人招架不了,出了事,全镖局的人都得兜着。哎,小心伺候着!
这年头的镖局难做啊,做镖局生意要有三硬:一是在官府有硬靠山;二是在绿林有硬关系;三是在自身有硬功夫,三者缺一不可。开镖局先要打点当地台面上的人物,下帖请官私两方有头有脸的朋友前来捧场,可是这民国初年,官员的轮换就跟走马灯笼一样,十年不到,连大总统都换了好几届了,这人缘上的花费可是苦了这些镖局了。而且又不能得罪,若是人缘不佳,还有人踢场,手底下没两下子干脆就关门算了。
金镖头三人练的就是横练功夫,一身硬气功,不能说刀枪不入,但是对付个十一二个普通人一点问题都没有。
计算了路程,设计了路线,看着赵云那比往常高出一倍的大洋份上。要求赵云他们等上半天,他们回家交待一下,下午就可以出发了。
下午三点多,人员,武器,钱粮都备齐了,冒着夏日毒辣的太阳一行人赶到了北门。
赵云的第一骑兵队的骑兵已经在城外等候了。
金镖头一看,果然不是什么好活计,这不是最近在道上大出风头的红衣骑兵么?原来是他们的镖,估计这次要九死一生了,连他们都要出钱请镖,肯定不是什么好活计,早知道就不接了。
赵云看到三位镖师的脸上那是一脸的沮丧,走了过来,邀请他们上马,让骑兵捎一程。
可赵云对他们越客气,他们三人心中就越是没底。
全部上马,一马双人,以60码的速度向郎溪的北面奔去,这还是赵云第一次到郎溪后,王有贵就离开了,他要去安抚下死去的那些下属的家属,每家每户都要去慰问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