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为民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按水面滑行要求设计的特殊形状的机身,当水上飞机停泊在水上时,宽大船体所产生的浮力,就会使飞机浮在水面上并且不会下沉。但在需要起飞时,螺旋桨发动机产生的拉力,就会拖着它以相当快的速度在水面上滑跑。伴随着速度的不断增加,机翼上产生的升力慢慢克服了飞机的重力,从而把飞机从水面上逐渐托起来,成为在空中飞行的航船。而在它完成空中任务之后,自然也要重返到水面,从而成为一只可以在水上滑跑的航船。因此,国外许多人根据水上飞机这一特点,又把它叫做水上飞船或飞机巡洋舰。

  如果说江南地区要建水泥飞机跑道的话,那肯定是需要圈地,而江南和两湖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在1920年代,粮食是最宝贵的东西,有些地方连银元都代替不了它的作用。为了建机场,大规模的圈地肯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又水泥的投入,也会影响赵云之前的一些计划。但如果是能够在密如织网的江南水道上起飞、降落,不占用江南那宝贵的土地,那么无疑地方上的阻力会小很多,赵云也能为此剩下一大笔资金。

  并且,将来赵云需要派往外地的飞机也无需对方地界上一定有机场,只要有湖泊那就是very

  good.

  而且自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巡洋舰以上的军舰多半会携带一架或者是更多的水上飞机,以进行远距离侦查,目标搜索与火炮射击时的误差修正等任务。这些飞机平时停放在军舰上面,有些是从炮塔上方的起飞滑轨弹射出去,有些吨位较大的舰艇有专属的滑轨或者是机库安放这些观测用的水上飞机。当飞机降落的时候则是先降落在军舰附近的海面上,然后由军舰上的起重机将飞机吊回舰上安置妥当,以进行下一次的任务。这一类搭载方式的水上飞机也可以由水面直接起飞。当然,这一类水上飞机多是浮筒类的,和笨重的船身式水上飞机有所差异。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水上飞机已经在担任侦查与协助舰炮射击任务的同时,也担任起了反潜、船队护航、沿海巡逻与轰炸等各种任务。可以说在技术上,水上飞机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之前在欧洲赵云已经有意无意的开始了发动机厂的收购,一些飞机上所需要的零部件也能够很容易的在欧洲市场上购买到。

  而且在后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民航业的发展逐渐兴起,虽然许多大型飞机的航程可以抵达过去无法到达的地区,可是机场严重缺乏或者是跑道状况不佳的状况,使得水上飞机成为这些航线的最佳候选者。诸如由英国前往印度或是澳大利亚等国家航线都在这个时间陆续建立。即使大型飞机的航程足够飞跃某些海洋地区,然而在航线途中欠缺机场的状况下,万一陆上飞机发上故障或者是需要紧急降落时,将会产生严重的困扰,而水上飞机恰巧得以满足这些方面的需求。

  即使在相对落后的华夏,1919年8月9日,也试制成功了第一架水飞机——“甲型一号”。这是一架100匹马力,拖进式双桴双翼水上教练机,高3.8米,身长9.32米,幅长13.70米,最大时速126公里,空机重量836公斤,载重1063公斤,装油量114公升,飞行高度3690公尺,可航行3小时,航距340公里,乘员2人,可载炸弹4颗。飞机的性能、质量并不比巴玉等人在美寇提司、能用、波音三厂前此所造的飞机差。

  之后这些华夏航空业的先驱所制造的“江凤”也是不错的飞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于是赵云在提供欧洲飞机工艺的同时,也加强了投资的力度,使得“江凤”陆续有新的型号出现,并且可以成规模的批量生产。

  当然,能够令赵云如此青睐这架飞机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是木质的,而营地对于木质的武器,收费一向不高。

  但是水上飞机造是造出来了,而且还是批量的,不可避免的要占用了赵云的一部分资金。

  于是,怎么来钱,有成了赵云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江南一带的商路基本打通,销售的商品成了赵云重点要思考的问题。虽然一些民用物品都开始出售,但是那个量还是有些小,不过赵云已经不敢在扩展数量了。于是赵云又卖起了军需。

  啥叫军需?古代围城战役,一打就是几年,若这几年风雨不调,谷物就会歉收,军粮供应就会不济。所以“军需”虽然和打仗有关,但是“需”字从雨不从金。

  到了民国,军需可以泛指军队的一切配给物资,包括军粮、军服、军械、军车等。

  这次赵云就准备卖头盔,没错就是头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