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五百年前的悟道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可是,有时候一步之差,却是千里之远。

  中年人不断沉思,脑海中不断闪现着过往种种。

  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到蹒跚行步、呀呀学语;他见过的每一个人,熟悉的、陌生的;作过的每一首诗,读过的每一本书,写过的每一个字,做过的每一件事......

  它们统统涌入脑海,在他脑中盘旋、盘旋,久久不散......

  时间一点点过去,夜幕终于在旭日照耀下被驱散。

  忽然,一声大笑破空而出,打碎了夜间山谷的宁静,声震寰宇,久久不绝。

  中年跳出石椁,仰头看着东方旭日,灿烂的阳光照耀其身,他仿佛披上了圣光,璀璨无比。

  在痛苦的道路上徘徊了二十年,终于在他人生最为痛苦的一瞬获知了秘密的答案。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只此一瞬,便是永恒。

  “历经千辛万苦,虚度二十年光阴,寻遍天涯海角,却始终找不到那个神秘的答案。”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原来,答案一直就在我的身边,如此明了、如此简单,它从未离开过我,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我的醒悟。”

  “原来,我所要追求的答案就在我自己心中。”

  “我竟如此的愚钝啊,天地圣贤之道并非存于万物,也无须存于万物,天人本是一体,何时可分?又何必分?”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人之道!”

  “存天理,去人欲?”

  “不!都错了,都错了!”

  “天理就是人欲。”

  这一瞬,是载入史册的一瞬。

  在史书上,几乎所有都用了相同的词语来描述这一瞬——“顿悟”。

  从此,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

  它在这个幽静的夜晚,诞生于僻静而不为人知的山谷。

  它虽悄无声息,但它的光芒终将照耀整个世界,它的智慧将成为无数人前进的灯塔。

  至此之后,无数后来人追寻他的脚步,心向往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公元一四七二年生人。

  王守仁成功了,历史最终承认了他,他的名字将超越所有的帝王,与孔子、孟子、朱子并列,永垂不朽,成为华夏又一位圣人。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本章改自《明朝那些事儿》第三部宫廷妖孽之第九章部分内容,目的是再现五百年前的圣人得道那一刻。原本是打算自己写的,但脑子突然蹦出看过的此章,此书此章写得实在精彩,几乎无书能出其右,故而只好借用。看过原文的书友,若改得不好,莫见怪,没看过的书友,也请莫见怪。至于为何要在这里写这么一章,显得有些出戏,不过,龙场是主角的一个重要地方,是剧情需要,所以花了些笔墨。为了本着对王阳明在尊重,此章单独成章,不着其它。当然了,直接跳过本章也是可以的,不过对于中国到现在为止的最后一位文圣人,我还是抱着尊敬的态度。)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