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收地的那些事儿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只要现大大洋。”

  周二少爷笑着答应了,交割的地点就换成了浦西的凌氏银行,平安的账房写了支票,双方当场签字画押。领了几大筐的银元。

  这地主家的堂兄弟十几个,加上帮忙的人。几十人浩浩荡荡的把银元押送回家。过了几天又是这帮子人,分成零散的单个儿,一个个溜达过来,把现大洋照旧存进凌氏银行。

  乡下不安稳,以前的老办法。都是要现大洋,在深埋地下,传给子孙后代,可是江南的风俗历来如此,所以打家劫舍的土匪也是知道的。无可奈可之下,还是选择银行最方便。

  一手交钱,一手交地,这是最公平和快的买卖。然而这样的土地,只占到周二少爷目标的一成。

  剩下的地,就是有各种的花样了。

  有些地主是咬死了这是祖宗的基业,不舍得卖了的,也是好办,只需在浦西买一块儿地,同等的面积做一个交换就好了。

  老祖宗的基业,是希望子孙后代飞黄腾达,所以用浦东荒凉之地,换取浦西繁华之地。老祖宗们也是乐意的。祭祀的时候也有话儿说。

  有人就觉得不可思议,直接的问周二少爷:

  “这是吃亏的买卖啊,用好的换次一等的。”

  周二少爷笑着摇头不解释,这是很简单的数学题,用平均数啊,平均起来,还是浦东的地连城片儿更容易些。

  大地主们的地收的差不多了,就是小民百姓的地,小民百姓把田地看的很重要,每日里在田地里精耕细作,汗珠子摔成八瓣儿的混饭吃,平安开出的收购价就比往年的价格高了三倍。

  于是中国的拆迁第一代富农产生了,他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进城务工,另一个就是去更偏远的地方,买多几倍的土地经营。

  小民百姓也有不好说话的:

  “这地我是不会卖的,这个就是我的土饭碗儿,年年都能长粮食,子孙后代饿不死。”

  平安药厂说:

  “土饭碗儿没有铁饭碗儿好,十亩地送你一个平安的招工名额,从此之后就是铁饭碗儿,万年不坏,风吹不到,雨淋不到,不用操心种子肥料,每天穿着工作服去上班,月底拿钱。”

  这消息呼啦一下就传开了,做工是比种田要轻松的事情,所以小民百姓基本上都在卖地协议上按了手印。

  甚至以前已经卖过地的,又都纷纷找了回来,气势汹汹,气急败坏,要求招工的名额。周二少爷大手一挥,都同意了。

  工厂肯定是需要工人的,搜罗到土地,顺便搜罗到了土地上的人力,这是大赚的事情。

  在任何新事物的展起来的时候,都需要大量汲取周边的营养,混合了大量华而不实的广告和难以对现的承诺。

  然而,因为浦东器械工业基地成长的过于快,利益也过于丰厚,所以在他现在的丰厚财力引诱之下,在以后滚滚而来的财富大潮冲荡之下。

  所有的瑕疵和弊病都被掩盖了起来,能入耳的,都是机械轰鸣,能入目着,都是钢铁森林。

  ……(未完待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