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七七事变第1/2段
这一次的军事会议的内容对于整个第54集团军来说,意义是十分之巨大的。从总体了确定了部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抗战计划以及驻地和收复的失地的经济民生发展规划。大方向上面决定了部队未来的作战主体,部队构成,对外建交,后勤保障,科学、武器研究等方面的问题。这一次的军事会议被历史上称作是划时代意义的转折,是滴54集团军真正变身为科学化现代部队的真正转折点。
根据脑海里的记忆,田铮在会议召开之后,就开始部署调动部队。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中午,部队全都部署到位。
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枪炮声音,在七月七日响起。当天下午,日军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个名叫志村菊次郎的士兵“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整个在日军炮击之后。当地驻军团长吉星文便已经发现,整个宛平城已经被日军完全包围。吉星文明白,日军的目标就是卢沟桥。在接到驻军司令部命令之后当即命令部下,拼死抵抗。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四时许。经过这接近十一个小时断断续续的战斗,阵地位于卢沟桥北侧的一个连,仅仅只剩下了四个身受重伤的士兵。被城里的预备地接防阵地,这四个士兵才从死亡线的边缘救了回来。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平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平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所以这才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卢沟桥的军事地位也造就了这里战况的惨烈。有了当地驻军的顽强抵抗,日军并没能突破防御,于是日军就开始了历史上最为令人唾弃却也是最容易蒙蔽国民政府的手段——谈判。这是日军最常用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手段,只是可怜国民政府一心求和,所以才被日军的障眼法蒙蔽了眼睛,看不清楚日军的狼子野心。
日军华北驻屯军开始了令世人所不齿的三次谈判。于9日、11日、19日三次分别就卢沟桥问题进行了磋商。但是那持续不断的枪炮声,足以证明了日军的狼子野心。但是这却成功蒙蔽了国民革命军冀查当局的视线,被冀查当局信以为真,于是给日军形成了增兵部署的时间。
田铮于七月七日当天就发表通电——《告全国同胞书》,直斥日军的险恶用心和阴险狡诈的本质,以及想要亡我华夏的狼子野心。但是这份通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在聊城和泰安两市以及周边地区反响非常强烈。聊城学府的一些军事政治专家就当前形势,对田铮的这一番讲话又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平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所以这才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卢沟桥的军事地位也造就了这里战况的惨烈。有了当地驻军的顽强抵抗,日军并没能突破防御,于是日军就开始了历史上最为令人唾弃却也是最容易蒙蔽国民政府的手段——谈判。这是日军最常用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手段,只是可怜国民政府一心求和,所以才被日军的障眼法蒙蔽了眼睛,看不清楚日军的狼子野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