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名篇第3/3段
声音渐渐高涨,将四周正肆意调笑取乐的士子们吸引过来,将他围在心。
小亭内,郑恺和太学掌院王沛数人正看着交来的诗词章,郑恺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很端正严肃,可实际,在内心里却很有些激动,这场诗会是近十年来最盛大的一次诗会,往年诗会少者不过四五十人,多者不过七八十人,可今年却有四百多人,仅凭这值得大书特书写,若再出几不朽诗篇,这场盛会更加光彩夺目。
“颍川苟循,到底出身名门,诗立意甚正,光明磊落,大气磅礴,可为品。”郑恺很满意的将章递给王沛,今晚的盛会乃他俩共同主持,不过王沛一向谦逊,故而让他出前。
王沛认真看后点点头,表示赞同郑恺的品鉴,还补充了句“苟家一向以经学为主,这苟循之,有苟群之风。”
苟群乃百年前苟家出的大儒,名传天下,五十岁时在汶水边设书院讲学,短短数日之间便有三千士子登门求拜于门下,一时传为美谈,故而,王沛对苟循的这个品鉴相当高。
王沛说完之后,又递给边一个着白衣的年人“顾公子,你也看看。”
顾公子低着头正看着手的一篇章,闻言抬起头来,这一抬头才现居然是位年人而不是少年公子,更要命的是,这位年人居然还是位相貌俊雅的美男子。
“能得郑公和王公赞赏的,自然非同凡响,晚生当拜读一下。”顾公子含笑接过,却没有立刻读,而是放在手边,继续读正在看的章。
王沛见状微微一笑,没有催促,拿起另一份章看起来,没看几行即微微摇头,再看名字,便叹口气“这周泯是河东周家的三公子吧,唉,看来周家是衰落了。”
边一位着黑衣的老者闻言抬起头来,有点意外的问“周三公子参加今年的品鉴吗?去年周二公子参加府评,只得了品,今年三公子也来了?”
白衣顾公子抬头看着他说“这事我知道的,周三公子是到孟津书院读书,恐怕不会参加今年的品鉴,只是来参加诗会。”
亭内众人闻言这才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世家公子会抓住一切机会,当然这种世家肯定不是品士族,如鲁家秋家那样的家族,这种品士族,他们参加这样的诗会,多数是来凑热闹,像秋戈,根本没作题,这一点不影响他的品鉴。
这时,亭外传来喧哗声,顾公子只是稍稍纳闷,随即释然,这些士子多是些年青人,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自然少不了玩闹,他没在意。
郑恺也听见了,不由有些生气,冲着外面问道“何事喧哗?成何体统!”
守在外面的申府下人连忙报告“好像是在传抄诗,大家争着要抄,以至闹将起来,具体小的也不知。”
郑恺愣住了,王沛也愣住了,顾公子眉头微蹙,他正要对申府下人说,转念却对郑恺言道“郑公,还有诗没送过来吗?怎么这传抄起来?”
郑恺闻言点点头,对下人吩咐道“你去看看,要是还没送来的诗,立刻送来,我们看后,好做品鉴。”
这个时期的诗都是传抄,除非大家才可能集结出书。而且,这出书还得自己出钱,耗费颇多,也只有豪门世家才出得起,像在坐的,也王沛出过书,郑恺自己出不起,但门下弟子众多,想着老师年岁已高,正商议着为老师出本册子。至于其他人,还没这个资格。
下人答应着退下去,自去查看。
可让亭内众人意外的是,竹林里的喧哗声并没有因此平息,相反愈加热闹,好像还在争论什么,郑恺的脸色变得阴沉起来,王沛顾公子等人却有些好了,这是篇什么章,居然引起这样大的震动。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