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榻上策第2/2段
刘和闻言,眼睛愈亮,鲁肃洒脱不羁的性格实在对他的胃口。恐怕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敢于在汉室威望未堕的时候,名目张胆劝一位汉室宗亲去向世祖刘秀学习。
不得不说,鲁肃的话,确确实实的说进了刘和的心坎,然而身为汉室的宗亲,有些话他只能藏在心里,是不能述之于口的,故而刘和一脸肃容的说道,“今和尽力—方,冀以匡扶汉室,先生此言,非所及也。”
鲁肃闻言哈哈大笑,不置一词,饶是腹黑如刘和,迎着对方似笑非笑的目光都忍不住老脸一红,干咳里几声道,“如今我之帐下,还缺少一名参军,佐我军事,不知先生可愿意担任此职。”
参军,即参军事,本参谋军务之称。本朝灵帝时,陶谦以幽州刺史参司空车骑张温军事;献帝时,孙坚亦为张温参军;几年后,荀彧就会参丞相曹操军事。
此职类似于后世的参谋一职,远远比不得刘晔的“参谋长”的地位,在权利上也比不得地位稍低的主簿一职,但是却是新人镀金的最好的职位。
倒不是刘和不想将鲁肃委以重任,而是随着刘和的羽翼丰满,麾下的官僚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已经很难在骤然提拔某一个人了,否则会造成内部的一系列问题。
正所谓“白如新,倾盖如故。”来到汉末这一年来,鲁肃是与刘和相性最和的一个人,连赵云、封旻都比不了。有些人可以做兄弟,有些人可以做属下,而鲁肃这样的人最适合做朋友。
对于自己的好朋友,刘和当然愿意重用,但他最好的做法却是为对方提供立功的机会,而不是拔苗助长。
鲁肃也知道刘和这样做,是不想不想让自己初入合肥,便引起诸位同僚的嫉妒和不忿,故而欣然接受了刘和的任命,俯身拜道,“属下鲁肃,拜见主公!”
“哈哈!子敬快起,吾得子敬,如……”
……
庐江郡,舒县。
舒县城外,喊杀连天,映入眼帘的除了红色,就是黑色。红色的是满地的鲜血,黑色的是天空中飘荡着的几柱黑烟。
短短几天的功夫,富庶安定的庐江郡已经变得破败不堪,固若金汤的舒县城也几度岌岌可危。
孙军在孙策的指挥下,像是疯了一般攻打这舒县城,而袁军则在陈纪的带领下,像是蝗虫一样子在庐江郡内肆虐着。
雄伟的城墙如今已经变得血迹斑斑,在督军的监督下,无数的将士,飞蛾扑火一般爬向城头。
对此,舒县的守军似乎都已经麻木了,机械操作着守城的器械,将一切所能用到的手段,狠狠的泄在敌人的身上。
虽然慑于孙军的疯狂与勇猛,不少丁壮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但在6康充足的准备下,亲身伫立阵前的鼓舞下,舒县依旧是舒县,一座固若金汤牢,不可破的坚城!
滚烫的金汁、沉重的滚木、锋利的箭矢,从城头上无情的落下。每时每刻,都有人倒下,有人爬起,再倒下,孙军的伤亡变得越来越大。
“公子,暂且退兵罢!再打下去,恐怕城还没破,我们的士兵就死光了。”
这时是一场不对称的攻守战,6康一方加上征调的丁壮,兵力达到两万以上,是孙军的两倍还多,孙军再是精锐,短时间内也难以拿下舒县。
兵力强盛的一方反而守城,哪怕是韩当、黄盖这些在战场上厮杀了几十年的老将,也看不出短时间内取胜的希望,己方兵力的损失更是让他们暗暗心痛。
此时的孙策似无所觉,披甲执锐,伫立在大纛之下,没人知道他此时的想法。还不到弱冠之龄的他,目光锐利,神情坚毅,散乱的青丝展现出他的桀骜不逊与疯狂。
四周全是鲜血和残肢,奋力拼杀的将士,到处都是怒吼哀嚎,一曲死亡的乐章。
这一切,孙策也似无所觉。他雄立在战马上并不回答,只是远眺着远方的城头。
城头上有着一位白苍苍的老将,他的周围是几十名身披重甲的精锐,无数军令从这出,传向远方。上万的士兵子他的指挥下,化作一体,成为了一个盘踞在九江上空的恐怖巨兽。
孙策凝视着对方,眼中既没有畏惧,也没有战意,有的只是莫名的意味,“退兵!”
一声令下,就见与孙兵像潮水一样退去,只留下了满地的尸体。而守军的欢呼声就山崩海啸一般爆出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