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应劭北逃第2/3段
应劭虽然没有自承罪责,但是话语中还是流露出了丝丝的后悔之意。他手一挥,除了应氏兄弟,两旁的甲士全部撤了下去。
“悔不听博琏之言,方有此次大过。如今非但没有讨好曹使君,反而促使其父曹嵩死于泰山贼之手,实在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应劭咳嗽了一声,顿了一顿,又说道,“你坐下说话。”
“是,府君!”
应琥应着,行了一礼,方才入座,又听应劭说来,“如今泰山贼阙宣与徐州牧陶谦共犯泰山,叔父我身为本郡太守,却有些难以抉择。如今我已得罪曹使君,你觉得我是该将功赎过,将阙、陶二人赶出泰山,还是趁着曹使君未得音讯之前,逃离兖州?”
应琥垂手而坐,恭敬的回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虽然不是我应家所杀,却也是因我等而死。纵使曹操大量,饶过我等,却也不一定会约束手下的骄兵悍将,到时候……”
应劭的目光瞬间变得锋锐起来,落在他身上,一动不动,想了片刻,说道,“我已明白你的意思,但是天下之大,哪里最适合我等的去处?”
“冀州!”应琥冷冷的吐出两个字来。
“袁绍确实前途无量,只是他与曹操……”
“今时不同往日!”一旁的少年接过话头,笑着说道,“叔父认为,在北方生了那件大事之后,袁、曹之间的关系还会像之前那般亲密无间吗?”
“你是说刘虞攻伐公孙瓒,兵败被俘之事?”
今年年初,幽州牧刘虞与奋武将军公孙瓒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刘虞举兵十万攻伐公孙瓒,却被对方以少胜多,绝地反击,极大的震撼的天下诸侯。
刘虞与公孙瓒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这得先从二人对待胡人的态度开始说起。
刘虞汉室宗亲,为政宽仁,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他安抚百姓,深得人心。
而公孙瓒作为帝国镇守北疆的大将,靠军功起家,主张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其作战勇猛,威震边疆。
当时公孙瓒奉命征讨乌桓,受刘虞的节度。但公孙瓒只注重自己的部队强大,放任部曲侵扰百姓,而刘虞注重仁政,很关爱百姓,于是与公孙瓒之间逐渐出现了矛盾。
初平二年,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以及山东诸将商议,由于皇帝年幼且被董卓控制,想立汉室宗亲的刘虞为新皇帝,刘虞坚决不肯;于是韩馥等人又请刘虞领尚书事,以便按照制度对众人封官,刘虞再次拒绝。
时被劫至长安的汉献帝想要东归,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在皇帝身边作侍中,于是皇帝派他偷偷地潜出武关,去找刘虞让他带兵来救。
刘和途径南阳,被别有用心的袁术扣留,派遣别的使者去找刘虞,说要一起派兵西进去接汉献帝,刘虞于是派遣数千骑兵到袁术那,但是袁术想自己留下故不予派遣。
事先,公孙瓒就看出袁术耍诈,坚决制止刘虞派兵,而刘虞不听从,公孙瓒就偷偷派公孙越南下汝南,劝袁术扣留刘和,并吞并刘虞派去的部队。
历史上,公孙越在帮助袁术作战时死与流矢,而刘和则丢下部曲寻机从袁术那逃跑北上,最后被袁绍扣留。刘虞公孙瓒之间的仇怨因此愈深。
不过因为刘和的缘故,现在历史有了不小的改变,但是公孙越还是死在了江淮,刘虞也得知了背后的真相,刘虞、公孙瓒之间的仇怨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少。
去岁,也就是初平三年,公孙瓒多次进攻袁绍,却被其所败,但是依旧屡败屡战,不断地起进攻。
刘虞嫌公孙瓒过于穷兵黩武,怕他成功后就不好控制了,于是不许他再次出兵,并稍稍削弱了他的权限。
公孙瓒大怒,屡次违反命令,又开始侵犯百姓。就连刘虞准备赏赐给游牧民族的物品,也多次被他抢夺。
刘虞不能制止,于是上报朝廷诉说公孙瓒掠夺百姓的罪行,公孙瓒也上表告刘虞办事不利,两人相互指责,朝廷也无力处理。
两人之间的矛盾积蓄到了极限。
此时,公孙瓒已经开始别修城池,用来防备刘虞。刘虞几次邀请他到州治议事,他都称病不来,于是刘虞密谋征讨于他。
初平四年,刘虞自己纠合十万人进攻公孙瓒,掀开了改变江北局势的一战。
临行前政,很关爱百姓,于是与公孙瓒之间逐渐出现了矛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