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生意转型第3/3段
而叶最郁闷的是,“一旦被套,或者收购点老板不给我们脸色,我们就没有资金周转了。”叶还是觉得裁剪枝叶的生意利润可观,而且保险,“你看我们前两单生意,一单净利润1万2,第二单净利润9ooo,干柴胡要1万斤才能有这样的利润。1万斤是什么概念?现在1斤22元,就是22万的现金成本!这明显没啥屁用……”
“叶。”
叶戎突然看向叶……
叶戎知道,叶的担心不无道理。
现在两人的启动资金太少,是一方面问题,如果价格隔夜跌了,就被套住,资金周转不开。这种情况很有可能生的,比如王建刚在夜里把药材卖给叶戎,叶戎不可能连夜去卖,第二天叶戎去卖,也许价格就跌了,这不太保险。
再者,叶这个人吧,他总是说自己有自信干好某些事情……
他为什么这么说?
是因为他总是依赖自己的自信,不愿过多依赖别人,不愿看别人脸色行事。而现在,药材收购点的老板给出的高于1元市场价的收购价格,这就是过于依赖别人了。如果收购点老板翻脸不认人,那么一切白忙活,甚至要赔钱。
毕竟没有具有法律效应的书面合同作为依仗。
叶不愿看到这样的情况,所以才不想做这样的自己没把握、没自信的生意。
最后一个问题,叶总想着赚大钱,大利润。
而且类似于空手套白狼的大利润。
这种生意风险很大,利润却不大,22万现金成本的利润才1万元,感觉没啥屁用,还不如专心做着裁剪枝叶的生意呢。
叶有他的道理……
叶戎当然也有自己的道理。
当两种意见产生分歧,要么关系破裂分开单干,要么一方说服另一方。
叶戎身为叶家祖宗,有意提携叶家小辈,所以尽量说服他,单干的话太辛苦不说,叶戎是真的觉得叶这个人,在某些方面有点能耐,两人联合,能够互补劣势,各取所长,挥出1+1〉2的实力。
“叶。”
叶戎郑重其事的说道:“我觉得看得比你远。咱们目光就要长远一点,我们总要转型的。你可能觉得裁剪枝叶的生意,利润可观,稳赚不赔,你有这个自信。但再过几天呢?再过十几天呢?农民们的药材收获完毕,我们还有生意可做吗?”
“……”叶突然无话可说。
叶戎继续道:“我们要慢慢转型,从中间商,转成真正的收购商,才能一直做药材生意。所以,我们才要收购成品药材。而我们比镇上收购商的优势,就是我们距离我们中条山这道梁上的七八村庄近。他们能很方便的把药材卖给我们,而不卖到镇上。”
“收购商要好大的启动资金……”
叶戎嘟囔,“而且风险更大……”
继续嘟囔,“而我们的劣势也很明显,我们只有七八个山村的优势,镇上的收购商却有整个庙镇的优势,他们是镇上的经济中心,我们能竞争过他们么?”
……(未完待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