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帝国主义(求收藏、求推荐)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面长方赤旗,这便是朝鲜统监旗,简单,而没有其它纹路或杂色,以至于统监府升起的第一面旗,不过只是宫造处中的一方大幅赤布裁成。

  可对于朝鲜人而言,这一方赤旗却意味着一种无于伦比的权威。意味着天国上邦的权力。这是五百年举国事大带来天然之威,这种权威早已深入朝鲜士民之心。而对于统监府门外的卫兵而言,他们总是无时不刻的感受到这种“上邦子民”的尊贵感——总会有朝鲜人路过府前时,向统监府行鞠礼。

  这只会让卫兵的胸膛挺的更为坚挺,神情变得更严肃,似乎恰如长官所述——他们一言一行皆代表着上邦威仪,这种倍受尊敬的感觉却是任何一个卫队官兵于国内所无法感受的。

  或许对于普通的卫兵而言,他们所感受的仅只是朝鲜人的恭敬,并因此对朝鲜人产生莫名的好感,但对于新晋成立的统监府来说,这种好感并不妨碍统监府紧锣密鼓的谋划朝鲜之权。

  随着统监府的设立,所有的准备工作却是有条不紊的推进着,如统监府初时只设总务部、农商工务部以及外务部,而在日本同意撤出公使馆,公使撤出汉城后,统监府内又悄然挂起了警务部的牌子。在各部的牌子挂起的同时,新晋成立的工务署接管了汉城的机器局、铸钱局以及电灯局等洋务工厂,而通信官署则接管了朝鲜电报局。

  正是通过这种悄无声息的接管,使得统监府得已迅成为真正的权力机构,但这一切不过只是刚刚开始,只有作为朝鲜统监的唐浩然自己才知道,他想要谋求的是什么。

  “朝鲜、朝鲜……”

  凝视着墙上悬挂的大幅朝鲜地图,唐浩然的心中不禁出一阵感慨。

  现在随着日本公使的撤出,悬于朝鲜的外交问题终于告一段落,可更为重要的工作却摆到了面前——如何建设朝鲜?

  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完全不需要像现在这般忧心忡忡,可问题恰好正是时间!

  对“迎恩门之变”受朝廷训斥,“革职留任”去驻朝总督大臣改任统监的唐浩然而言,或许没有什么比时间更为紧迫的了,已经到了189o年的7月,距离甲午开战尚不到四年,而将朝鲜建立为根据地的事宜,却依还未全面展开。

  时间,只剩下四年不到的时间。

  现在在日本人退让后,相比于为北洋水师实力而得意洋洋的众人,唐浩然清楚的知道四年后会生什么。

  恐怕谁都没有想到,让他们无比骄傲的北洋水师,也会在四年后的那场硝烟散尽时化为历史。

  四年,四年的时间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

  四年,自己还有整整四年的时间,这四年自己可以给那个时空带来多少改变呢?

  指间夹着香烟,唐浩然并没有去关注地图上的官厅划分,那是统监府地方事务厅的“行政区划”,地方事务厅,表面上是协助地方官员处置涉华、涉洋等事务,可实际上,却是为了插手朝鲜警务以及司法作准备,“逐步收其权”,这是统监朝鲜的即定方针。

  可相比于收敛朝鲜之权,现在唐浩然更渴望的是如何将朝鲜建设成“总后方”或者说根据地,至于特区的选择早已择定——仁川,之所以选择仁川,全是因其距离汉城极近,不过只有三十公里,待规划中的京仁铁路筑成后,往返“仁川特区”与京城之间,只需一个小时,这正是作为朝鲜统监的自己所需要的交通便利。

  但在另一方面,如何建设特区?

  至于筑港的资金等如何筹措,现在尚且不知,可唐浩然却知道,真正的挑战并不是特区筑港,筑港可先筑简易码头,至于征地可以委托地方官厅,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特区兴盛起来——如何将特区建成“工业大本营”。

  在唐浩然的计划之中,未来的特区将是如同租界般的“国中之国”,借助“特区”的特权,充分展工商实业,从而解决未来“革命”所需要的资金问题。

  但是如何展特区呢?

  这恰恰是一个摆在面前的问题,无论是规划中纺织厂也好、火柴厂也罢,或许可以仁川为基地,产销工业制品,但一百万两够干什么?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原始积累?

  警察、武警以及未来的海警这些都是需要数千万两银子的无底洞,还有诸如兵工厂、造船厂之类的大型工厂,那一个项目不需要几百万两银子?

  可仅只是依靠办纺织厂之类的工厂,多长时间能够积蓄足够的资金?

  朝鲜有什么可以“压榨的”?

  在疑惑中,突然,唐浩然注意力投到了地图的上方,准备的来说是上方的一条河流——大同江!

  大同江,大同江!

  凝视着地却知道,真正的挑战并不是特区筑港,筑港可先筑简易码头,至于征地可以委托地方官厅,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特区兴盛起来——如何将特区建成“工业大本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