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拐弯抹角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管苟参知不知道,他们俩在以前就那么好,那如今,至少不会反对冯野王的所作所为吧?

  那么,冯野王如今在宣室殿里说的话,到底是有心为之,还是随机而动?还是天子故意让苟参将话带给了冯野王,借着冯野王的嘴给说出来的?

  要不,就是苟参知道了天子的意图,让杨恽给冯野王说了些什么,于是才有了冯野王今天这样十分胆大惊世骇俗的举动?

  无论怎样,自己不能冒险去得罪苟参,也就是不能冒险去得罪王皇后。

  想到这里,杜缓就说:“臣觉得左冯翊的话,非常正确!”

  大家都在等杜缓说那个什么不过的,可是他却斩钉截铁的就来了个冯野王非常正确,这样,连萧望之都盯着杜缓看了几眼。

  刘奭也觉得太常说话有些大喘气。

  于定国终于坐不住了,他沉声说道:“毁弃专庙祭祀一说,老臣觉得不妥。”

  “高祖不论,比如文帝刘恒,除诽谤,去向刑,躬节俭,不受献,罪人不帑,不私其利,出美人,重绝人类,宾赐长老,收恤孤独,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应该奉为帝者太宗之庙。”

  “再有武帝,改正朔,易服色,攘四夷,也应该奉为帝者世宗之庙。”

  “还有宣皇帝,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之时,该不该享有太庙?左冯翊到底要毁弃哪个庙宇?”

  于定国的话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原本冯野王说的这番论调就是一个非常容易惹麻烦的事情,谁沾上了都有些洗不清,这会丞相又拿着三位老皇帝来压人,况且宣帝还是如今天子的父亲,大家都是从宣帝朝走来的人手,怎么能说让宣帝在多少年之后毁庙并入太宗庙里的话?

  沉默了一会,御史大夫韦玄成说话了:“丞相说的极是,不过左冯翊的意思还是为了顺应陛下节俭,这个出发点是没错的,不是说从今后将那些帝王弃之不顾,那样别人不说,我这个御史大夫就不会同意。”

  “孔丘曾经在川上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见时光犹如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世事变化无常。”

  “所以,在一定的时间里敬仰君王,而在出了这个时间限制后则避免流于形式改在心里尊敬君王,这都不是什么不妥当的行为,这样,可以为后世杜绝铺张浪费做一个榜样,我们承前启后,何乐不为?”

  韦玄成说了一大堆,还是支持了左冯翊冯野王的论调,于定国几乎就是冷笑了:“那敢问御史大夫,在多长的时间里我们让君王的宗庙存在,而又在多久的时间后,就毁弃了宗庙呢?”

  韦玄成没有说话,左冯翊冯野王就答道:“陛下,臣觉得,丞相问这句话问的很好,不过问错了对象。”

  刘奭诧异的说:“哦?左冯翊倒是说说,丞相这句话,应该问谁呢?”

  于定国随着刘奭的问话就冷笑,审贼似的盯着冯野王。

  冯野王躬身说道:“陛下,武帝时尊崇董仲舒,独尊于儒学,而儒学中关于礼仪孝义之说又来源于春秋孔仲尼,我朝孔丘后人孔霸即在,所以有关于礼仪事宜,叫孔霸殿前阐述,既可以一清二楚。”(未完待续。。)

  ps: 【“除诽谤,去向刑,躬节俭,不受献,罪人不帑,不私其利,出美人,重绝人类,宾赐长老,收恤孤独,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出自《汉书.传.韦贤传》

  “改正朔,易服色,攘四夷”出自班固《前汉孝元皇帝纪卷第二十二》;

  “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出处同上。】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