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想76章心想事成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或者说,石显如今在中书这个位置上,刚刚的尝到了一些挥洒如意的感觉来……

  听到刘奭漫不经心的在问询自己关于苟参的话题,石显不由的就想起那一张年轻却充满着灵性的面孔来。

  石显是宦官,宦官,就是不全之人,也就是有罪之身,有罪之身在人前人后的,心里总是有那么一点点的自卑感的。

  石显从宣帝初年就在宫里做事,对宫内宫外的事情都很熟,而且尽职尽责,通晓大汉律条。

  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刘奭上位,宣帝将萧望之史高和周堪几个老臣子弄了一个三大辅政凌驾于丞相和御史大夫之上,一来是觉得于定国那几个人不行,二来,其实也是觉得自己的儿子刘奭在处理政务,或者说管理大汉国上能力欠妥。

  有三辅在,就能牵动一下于定国和韦玄成,让他们相互制约。

  可是三辅和丞相御史们,能够管到未央宫里来吗?

  石显知道,刘询当年曾经想过要将淮阳王刘钦立为太子的。

  为什么宣帝曾经想要把淮阳王刘钦立为太子?

  几乎是寸步不离刘询身边的石显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还不是说如今的天子,曾近的太子刘奭不如淮阳王刘钦?

  可是为何刘钦最后没有做成太子?

  那主要归功于宣帝无论处理什么事都睿智冷静的让人情不自禁的产生惧意,唯独对早早逝去的许平君皇后念念不忘。

  就是因为宣帝刘询是一个非常念及旧情,对结发妻子许平君“故剑情深”,爱意不减,所以刘奭才能做了如今的大汉国天子。

  而石显之所以继续能留下来再宫里为刘奭做中书官,主要还是石显是宦官。没有后代。没有亲属。就是了无牵挂,所以能不徇私,因此,留着无妨。

  刘询幼年受苦,长大做了皇帝兢兢业业,而刘奭生来就是太子,让刘奭终日如同父亲刘询一样枯坐批改奏谏,那是非常让刘奭感到痛苦和苦闷的一件事。

  可是刘奭自己也清楚自己是天子。批改奏谏上书是份内之事,他不是不愿意做,只是天天如此,就有些乏味,而这些事情总不能让后妃们帮忙,侍女更是不可能的,因此,刘奭就觉得石显和这个宦官非常不错,一来石显是刘询用过的人,就是父皇曾近信任的人。如今也是自己身边的人,对皇帝怎么批阅奏谏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于是。刚刚开始的时候,刘奭只是在批阅奏谏上书的时候问石显,先帝那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是如何做的,时间久了,刘奭觉得石显做事很稳妥,几乎就将所有的批文一事,交给石显去处理了。

  这,就是石显觉得自己如今有些挥洒如意的原因。

  然而石显今天之所以帮苟参说好话,原因是从见到苟参第一眼那时起,苟参就一直对石显彬彬有礼,从来没有因为石显是个宦官,是个不全的人儿鄙视轻视石显。

  石显在苟参做了金马门待诏和以后的几次升迁时,都给苟参送过礼物,而且苟参都接受了,还送回了同样对等的礼物。

  这,就叫礼尚往来。

  别人对你如何,你就对别人如何,石显觉得苟参这个人虽然年轻,可是很有涵养,起码对自己不错。

  而其他的大汉一些高官对石显的态度是如何的?

  曾经的太傅,如今的前将军萧望之就曾经公开的说过,中书官跟随天子,位置非常,接触的都是大汉机密,自然不能用宦官,要启用读书人。

  如果刘奭听了萧望之的建议,将中书官换掉,不用石显了,石显不知道自己今后该去做什么。

  还有,石显不由的想起来那个和苟参一样以勇武名冠大汉的甘延寿。

  甘延寿那会做了辽东太守,那又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