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折射而已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韩冲还是没听过,但是既然为武老这么佩服,想必一定是一号人物。

  “啊,原来是他,难怪……”京城的李师傅连连点头。

  而大家似乎都对他有多耳闻,顿时,众人恍然大悟,又有种理所当然的感觉。

  对于王世襄,很多人都是奉为大师的崇拜,更加在他们的古玩店里,搁着的竹刻艺术、竹刻鉴赏、明式家具珍赏、中国古代漆器等等古玩著作,就是这位大学者的作品。

  赵文友这会说道,“王先生不但能玩,也能写,他玩物并研物,玩出了文化,甚至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

  “他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潜心掘濒临失传的冷门学问,不仅填补了中国工艺史上一段长时间的空白,更为现在的藏家与研究者,提供了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

  “玩即学,学亦玩,这就是王先生的境界。”武老嘘唏感叹道:“我有幸得到他的指点,否则我在古玩行想要达到这种境界,我是做不到了。不过,我也不强求你们能够做到。只是希望你们学习王先生这种边玩边学的态度。不要太过注重文物的价值,而是更多的了解文物蕴含的文化意义。”

  “再比如说,这枚紫檀阴沉木珠。他看起来复杂,实际上就是一个浅显的折射原理。但其他的学问还是需要边玩边学。”

  说起来。虽然武老解释了这画出现的缘由,但是其实还是有一些问题无从察起了。就比如说珠子放进水中,没有人去碰触,它为什么会自动旋转?又比如古代的匠师,以珠子纹理微雕图案之时。又是怎么把握水中的折射度的?仅仅是猜测,臆想,那还真的太难。包括一些其他的疑惑。

  “武老,你能看出,这珠子大概是什么年代吗?”赵文友最终还是要对这宝物进行一个断代,这也涉及到了它最终跟韩冲的神画的一个比较。

  武老沉吟了下。

  “很难。”

  “珠子本身的材料,就是在地下埋了几千几万年的阴沉木,就算是用科学仪器,最多是能够鉴定材料的年份。至于是什么时候,用阴沉木琢磨成珠子。微刻上图案,那就难以鉴定出来了。”

  “唯一能够肯定的是,珠子成型的时间,必然是在春秋战国以后。”

  众人轻轻点头,听起来这好像没说什么,但实际上就是如此,这也是鉴定的证据之一。毕竟,总是先有老子西游的事迹传说,才会有人在珠子上刻画这样的图形画像。

  春秋战国之后,必然了。

  “春秋战国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你们可以想象,在这两千年来的某个时期,一个技艺精湛的工匠大师,可能是技术的积累。也有可能是灵光一闪。他或许不懂什么是物理、浮力、折射,但是并不妨碍他利用这些原理,制作出这枚震古烁今的紫檀阴沉木,老子西出函谷关。”

  武老的语气之中,有惊叹,也有赞赏。不过更多的却是痛惜、遗憾。

  大家多多少少也有些明白他的心情,中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尽管文化上没有出现断层,一直得以延续至今,这是大家都非常骄傲的事情。

  但是,中国几千年来,朝代更迭,战乱频繁,真正的和平时间极少,反而经常处于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但战火纷飞,就意味着破家人亡,妻离子散。

  甚至,几次的异族入主中原,在野蛮文明的残暴压迫下,不仅中原的文化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那些本来就不受到重视的技术工艺,自然而然的失传了。

  这一点,就跟国外没法相比了,虽然一样有战争,一样有杀戮,王朝变更,但历史的遗迹却历历在目,保存尚好…

  最痛楚的,武老对于这些技艺还能识破,但是在西江的古玩收藏鉴赏圈,再也没有一个扛鼎之人出现,后辈们水平的下降,武老不知道振兴古玩鉴赏还要多么的任重而道远。

  说什么规范古玩文化市场,好吧,武老有生之年,估计都不会再有这么一个人物。

  看着武老脸上的惋惜之色,韩冲觉得自己有义务改变这一切,至少力所能及的去做一些事情,就比如在国外大量的中国的宝物,自己未来有能力的一定要收回来。不再要中国古代的东西有那么多的不解之迷。

  到那时候,让所有中国人都晓得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知道那个时候的闻名,甚至,跟随着古代的技术条件,把一样精美绝伦,不可思议的珍宝制作出来,那更是韩冲的终极目标。

  “这宝物虽然我解读了一二,但是具体的还要请一些专业人士,研究珠子的全部秘密。但是基本的判断就是这样,对了,你们还有一个异宝准备叫我鉴赏?”

  武老说着看去赵文友,赵文友这会轻轻点头,他用手把身边的韩冲往前一推,“另外一件宝贝是这位后起之秀的,武老,我还没跟您说,他已经在这届斗宝大赛上得到了两次冠军,是双料王。”(未完待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