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瓶下留人第2/2段
金童端茶喝了一口,眼圈一红,道:“此次出关,自觉刻苦用功已经圆满,已有婚姻之念,却不知……唉!乡老意有所指,不妨直说,免得日后再生误会。”
陈乡老道:“如此老朽还要从头说起,得知将军是真人入世,我等老迈之臣俱都抱有希望,眼下朝中看似君臣将相平和,暗地里却已入非常之机,忠直之臣当事事小心应对。将军乃是剿弥勒教叛贼立功,可知弥勒教为何为何猖獗若此么?”
金童不明其所以然,陈伯继续道:“上有所好,下必效之,今上及前朝两代皆崇信佛门,朝中众臣虽仍以儒家施教化,以法家掌权柄,却未见太多成效。说句犯忌讳的话,今上委将军以剿逆重任,不惜大权下放,除了将军曾两次救下长乐公主,忠心可表的原因之外,其实也真的是想要拔除弥勒教,但究其根底,初衷并非是要大魏长治久安,而是为了剔除佛门败类,以期光大沙门传承。故,如此剿逆大权,只愿给你一个初入官场的小将,却不愿赋予满朝重臣,只因朝政大权还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子礼佛,士大夫向道,终究是有差池。”
金童听到这里,更是一头雾水,不禁开口问道:“我虽初入朝堂,嘿,其实是从域外初回故乡,但也知道天下重器在于伏羲堂,这一点佛门是万万插不了手的,天子崇信佛教,佛教却入不了中枢,到头来不还是弄臣一般的地位么?有何惧哉?”
陈伯一听金童的意见,浑然忘了刚才的战战兢兢,呵呵大笑道:“将军还是不明所以,此言差矣,此言差矣!岂不知‘体用两便’之语?国器镇压国运,伏羲堂掌国器是为天子手足,以保泱泱大国政令畅通,上行下达,然则政令何出?半在于朝中大臣决策,半在于天子好恶,如若佛门在天子身边占了上风,政令倾向佛门意表,岂非佛为体、道为用?上乘下乘一语可决一目了然。”
听到这么**裸的政治分析,金童不禁点点头,恍然若悟道:“敢情这佛门还向居于道家之上作威作福?倒也是,你们文官都是儒家法家,与道家是为一体,几千年来也都是靠道家神器治理天下,自然与佛门是不对付的,我明白了,那你们想怎么办?”
陈伯点了点头,很满意金童的理解能力,随后张口道出一番话来。
半晌之后金童缓步走出伏羲堂,心中犹自品着陈伯话语的意思。其实说白了还是要拿权,这里还要分成两层,一层是士大夫与皇帝之间,全面的行政权力必定要归于士大夫之手,任何政令的传达、执行都是高官阶层具体操作,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就完全可以加入执行者的个人意向而不显山不露水的纠正皇帝偶尔“乱命”的过失,要达到这个目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面”,力争做到在所有的政策执行上都能够控制住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以免佛门插手其中借机坐大,而要做到“全面控制”就需要朝中的各位大佬通力配合精诚合作;朝中这几位则是第二层,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现在的七八位大佬之间已经出现了被佛门收买或者蛊惑或者利用的人,最明显的迹象就是突厥阿史那土门事件和车骑将军元丕被刺事件,如果没有朝中大佬暗中支持或许诺,借突厥人二百个胆子也不敢造反,而现在玉门关外山林中仍在继续战争,朝中廷议上却已经出现了招抚的声音,陈伯一系官员认为,如果招抚的计划真要落实,佛门很可能插手其中获得向突厥大规模传教的权利,比如说以全面铲除突厥境内少数景教信仰的名义并且从社会各个阶层干预突厥原来的信仰自由,这种事道家一向是不屑为之的,只能落入佛门的手中,那么这一系列的事件就只能证明了有人在阴谋策划,现在第一要避免几位大佬内部分裂,第二要做好分裂的准备,如果生了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需要以最快的度消弭失败者的政治影响并派可以信任的人员全部接管权柄。
至于这些位大佬里面到底是谁不可靠,只能说每人都有一定的嫌疑,但每人的嫌疑又都不大,各方面的人都只能静观其彪并做好善后准备。金童被推出来送到洛阳,就是刘贵一系做出的准备之一。
至于陈乡老适才许诺的赔偿,这个丰厚度么……嘿嘿。
不过怎么会有一种把老婆卖掉数钱的味道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