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3/3段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码头的度量衡不同统一。
如果是以前的话无所谓,但现在在统一标准的箱子下,从船只,到马车,到搬运器械,这些都是有着统一标准的,最重要得是朝廷更是根据这箱子收税的。
如果这个标准不统一,那任何一环卡住,下一环想要进行下去就要费大力!
而效率的减缓,让绝大多数商家宁愿坐着船跑到下一站卸货,也不想在这里卸货。
这让杜如晦见到后,也只能让马周派遣徭役重新把这里打造。
当然该付钱的付钱,只要给钱,那高陵徭役效果自然是杠杠的。
而经过了这一系列的事情后,杜如晦便发现农业学府出来的学生效率是真的高!
如果只单纯把这些学生丢到社会的大染缸中,就算是李泰也不能保证这些学生能好到什么地方。
毕竟学坏容易学好难,这个社会便是如此。
但通过源州、胜州和高陵几处的码头制定了标准,然后全部都是自己农业学府的学子组成了以数字优先,想办法把流程模块化的高效工作模式,其他老旧模式自然就比不上了。
如果想要改变官僚体系这自然是几乎不可能撼动的,李泰也没这想法。
但在这由李泰制定规则的漕运模式中,几乎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那效率这种事情终究是最重要的,所以农业学府的高素质人才自然脱颖而出了。
“你的意思是想要大量的招募农业学府学员,来填充到这些漕运中吗?”
李世民听到杜如晦的话不由沉默起来,这意义李世民自然清楚代表什么。
杜如晦看着李世民,却是小心翼翼的说道:
“只是基层的流外官以俸禄为主,顶多加上力课,朝廷应该出得起钱!
经年累月这些学员们经过十数年成为津令也不过是不得面圣的正九品小官。
就算这官职成员全部都是农业学府所出,朝廷一声令下,区区九品津令又算得了什么。”
杜如晦自然是明白李世民对于这方面的顾虑,但杜如晦还是选择了支持李泰。
毕竟这件事情自己已经接过来了,自己总不可能疏通了河道,修建了港口,结果没有人来工作吧。
当然,如果全部都是旧的小吏,那用起来也没有谁反对,大家都磨洋工,又有什么关系。
但谁让高陵、源州和胜州,李泰亲自投资的港口,不但干起来了,而且还干得很好。
但旧式管理却跟不上已经卷起来的高陵模式,那杜如晦能怎么办,有这标杆在,自己能做得差一点点,但不能来个指间宇宙啊,这差距让自己根本就没半分选择啊。
就算杜如晦一心一意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担心这件事情会助长李泰瞄准皇位的野心。
但自己不可能因噎废食,农业学府的人自己一个人都不用。
那到了后面,自己怕是要为渭水某些港口比高陵这几处标杆差而背锅了。
不论是用哪根神经思考,自己都不可能会选择这条路吧。
所以,这件事情必须要跟李泰商量,而跟着李泰商量,那就必须要跟李世民报告。
这就是为什么杜如晦在发现缺人后,第一时间来找李世民的原因。
因为杜如晦知道哪里有人,也知道自己出面能够从李泰哪里要过来人。
但自己真去找李泰要人了,那自己就算上了李泰的船了。
若以后李泰安耐不住要争夺皇位,那到时候自己再说自己跟跟李泰是清白的……那这话朝堂上怕是没人会相信。
说实话,杜如晦为没有想到,自己好好的修着漕运,怎么突然间便砸下一口黑锅下来呢?
要不是自己靠着自己的决断,第一时间判断出最正确的道路,杜如晦感觉等到自己渭河这一条漕运修好,自己莫名其妙就上了李泰的船了!
“到底是谁想出来的坑,阳谋阴谋并行,真是坏透了!”杜如晦不由狠狠念叨着。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