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棒子的瓷器不值钱第1/3段
“4、5万?你想什么呢?一块儿破铜牌而已,要不是天师加持,500都卖不上!”
林剑毫不留情的吐槽了一通,赵亮讪讪的笑了笑。
小二气喘吁吁的收拾完,坐在后座上,“亮哥,还有几家没去?要不撤吧,我估计也没什么好东西了~”
赵亮点点头,“行吧,那就走,免得等会儿风波闹大了,再牵连到我们头上~”
。。。
趁着天还没黑,三人回到石门酒店,简单的在酒店里吃了一点,便回房整理起今天的收获。
大部分都是近几十年的产物,最远也就到民国,没什么意思,但卖相不错,够老成,拿出去摆地摊,能忽悠一票不懂行的。
突然小二大叫道,“喂喂~看我这个,这碗有点意思,纹饰有点稀奇~”
林剑下意识的望过去,一只暗绿色的青瓷碗被小二拿在手上,没什么光泽,像是从土里刨出来的。
感受了下寻宝鼠,没有波动,应该不是真品或者说不值钱,但这种花纹确实不多见。
从小二手里接过来,转着圈把玩了片刻,表面镶嵌着白色的菊花纹路,但有的菊花已经模糊不清,应该是被磨的。
看着这样的图案,林剑深深的皱起眉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正琢磨呢,赵亮的话给林剑提了个醒,“这图案瞅着不想咱们国家常用的纹饰,难道是南边小国的?”
就是这席话,林剑猛地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上,介绍过的一款瓷器有过类似的图案,那款瓷器属于高句丽李朝,也是一件青瓷,纹案和眼前这只碗上的一模一样。
“不不,这不是南边小国,而是北边小国的~”
听到林剑笃定的语气,赵亮欣喜道,“您认出来了?”
“差不多,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是来自高丽李朝的青瓷~”
公元200~667年是朝鲜半岛的“三国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668年,新罗国借大唐帝国的武力,吞并了高句丽、百济,实现了统一,“统一新罗”时期,在陶瓷史上却是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即完成了从陶到瓷的质变。
9世纪末,三足鼎立局面再次形成,最终被高句丽王朝替代,即后世所称的高丽,青瓷之前,冠以“高丽”二字,主要是韩国青瓷成熟于高丽王朝之故
高丽青瓷是高丽王朝(918~1392年)陶瓷器中最具时代艺术的代表,它是受华夏唐宋王朝青瓷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如越窑、耀州窑、汝窑等。
高丽瓷在继承、消化华夏制瓷技术与装饰手法的过程中,能较好地融入高丽文化内涵,最终形成了既有华夏青瓷传统技术、艺术手法,又有本国文化及艺术特色的独立青瓷体系。
成熟的高丽青瓷优美精致,是贵族生活的物质、文化象征。
其中极少部分的精品可与华夏宋代汝窑媲美,统一新罗时代生产高温灰釉陶,高丽时代青瓷发展迅猛,受越窑影响较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镶嵌技术,高丽称之为“象嵌”,有人认为可能是误传或误记,“象”与“镶”同音,但实际上“象嵌”并非汉语,而是按韩国语法习惯所书写的汉字。爱阅app完整内容
韩语习惯为谓语、宾语倒装,和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相似,所谓“象嵌”实即“嵌(谓语)象(宾语)”,即“嵌入图像”的意思。
青瓷镶嵌技法的学习、创新、发展是高丽民(bang)族(zi)对世界陶瓷艺术的最大贡献,虽然我国早在唐代就发明创烧了黑釉刻花填彩瓷,但并未真正发展起来。
是高丽陶工学习使用了该技法,并广泛用于青瓷,并发展成多色彩。
12世纪中叶后,镶嵌已成为青瓷装饰主流,以人物图案为装饰的稍少,又创造了青瓷镶嵌金彩、辰砂,将镶嵌青瓷艺术推到了极至,14世纪高丽青瓷走向uo;象嵌”,有人认为可能是误传或误记,“象”与“镶”同音,但实际上“象嵌”并非汉语,而是按韩国语法习惯所书写的汉字。爱阅app完整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