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象牙蒙子第1/3段
琴棋书画四大雅,花鸟鱼虫四大玩,这是句老话了,尽管“虫”排在最后,可并不代表它不重要,相反,它是最令玩家们津津乐道的。
前面说了蝈蝈儿,但比起蝈蝈儿,蟋蟀绝对令更多人心血沸腾,其中蛐蛐儿当属蟋蟀科的“代表虫”,因为它本身就叫蟋蟀,另外还有像促织、将军虫、斗鸡、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等等多种称呼,是鸣虫里名字最多的。
同时蟋蟀的种类也很多,不但能叫、能斗,有的还能吃,炸蟋蟀这种‘民间传统小吃’一定有人吃过吧?
炸的酥脆,沾点椒盐,味道没的说,特下酒!
相比于其他鸣虫,华夏人玩蛐蛐儿的历史也最长,从唐朝天宝年间就开始了,最早人们养蟋蟀就是为了斗,后来才发展成有人养着玩儿,光听声儿,不斗。
斗蛐蛐要养公的,也就是后面两个尾巴的,母的后面多个产卵器,看上去好像三根尾巴,京城人管它叫三尾(yi)儿,小孩儿们更是戏称为“三尾儿大扎枪”,母的不打架。
玩蛐蛐儿,蛐蛐罐最讲究,什么瓷罐儿、陶罐儿、澄浆罐儿,制作蛐蛐罐最有名的当属赵子玉,以至于后来蛐蛐罐成了一种文玩收藏品。
蛐蛐罐不讲究多少个,讲究您有几桌,甭说一桌,如今您要是有半桌子玉罐儿,那绝对算是顽主了,倘若您能再有一个真的赵子玉罐,那就是十里八乡的大地主。
而油葫芦就是增强版的蛐蛐儿,体长能达到20-30毫米,油葫芦又名结缕黄,京城人习惯读轻声,叫油户卤,油葫芦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人说是因为它身体油亮,仿佛从油葫芦里捞出来一样;
也有人说是因为它爱吃油脂类食物,比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叫油葫芦;还有人说是因为其叫声如同从油葫芦里往外倒油的声音,因此而得名。
油葫芦的叫声最有特点,这是很多人喜欢它的主要原因。
别看油葫芦和蛐蛐儿长得很像,但叫声区别很大,不像蛐蛐儿那么“屈屈”的叫,而是一叫一长串儿,发“呦呦呦”的声音。
最好的油葫芦讲究十三呦,不过十三呦的油葫芦可遇不可求,有七八个呦,就算买着了。
由于蟋蟀十分娇嫩很难饲养,蝈蝈是后来归入冬虫的,所以油葫芦一直是最受玩家喜爱的传统冬虫,也叫黑虫。
当高品质的油葫芦发出清亮而悠扬再娓娓幽婉回音渐远的声音,“呦呦------呦呦呦呦------呦------”
这种时候,其中美妙无以言表,幽境只可意会。
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声音传得很远,近处却一点也不觉其吵闹。
冬天的油葫芦要在专门养油葫芦的葫芦或者响罐里饲养。
养油葫芦葫芦的底圆内径不超过五公分,高五至十公分,葫芦不可以过大,否则油葫芦无力使其产生共鸣。
葫芦的底部用三合土打个斜坡底,油葫芦头向上卧在斜坡上,这时候它的叫声会和葫芦一起发出共鸣,听来很有深度。
响罐是盖上有许多用来发放出声音的孔的拳头大小的澄浆罐,外壁上刻有梅兰竹菊或别的什么字或图案,罐底刻有制做者的印章,如遇到制做精美的,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它实际的用处是把油葫芦放在里面听叫声,油葫芦在里面发声时,少了几分葫芦的回音,多出几许悦耳的清脆,是另外一番享受。
一般到了深秋,就到了玩油葫芦的季节,把葫芦和响罐擦拭一番,就约朋友到十里河冬虫市场。
挑选油葫芦比挑选蝈蝈难度大了许多,蝈蝈只要个头大、形态正、影方、膀大也严就行了,拉开膀后个个都叫,只是叫得是不是有劲,音儿是不是好,虽说也是赌选虫者的眼力,但好歹总能叫,而且总归是身大力不亏。
油葫芦就不行了,更考经验和眼力见,多么老道的玩家“抓”十条八条虫回去,将来能出好叫的也不过十之三四。
&ems的叫声会和葫芦一起发出共鸣,听来很有深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