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武穆遗书第2/3段
“你担心常宁不开心?”张清明问道。
“不是担心,她现在是不高兴了。自从我们共同习练玉女心经,她心里想的,我能知道,我心里想的她能知道。”
“那将来要是成了一家人,你们岂不是像是一个人了?”
“对啊,常宁说了,将来正室的房间两个人住。”独孤静脸色羞红道。
“两个人住?”
“对,两个人住。”
“那我去住怎么办?”张清明故意说道。
“那就看你的本事了。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尽快打通任督二脉,别看着媳妇,还不能圆房就不好了。”
“静儿,我一定会努力的。”张清明紧了紧抱着独孤静的手臂。
……
出了桃花谷,正见常宁一个人呆在谷外。
独孤静上前,“常宁,你为何不进到谷内?”
“你们现在有了婚约,亲亲我我很好。我就不行了,还没有婚约,可不能和他那样。”常宁摇头道。
“常宁,你也快了。对了,我听三宝说,这次会燕王府后,你就不用再回移花宫了。”
“是啊,我父王派来我三弟去了皇宫,就不用我这个人质了。”
“常宁,你有几个兄弟姐妹啊?”张清明问道。
“我,好多。”
“也没什么是,你就讲讲吧。”独孤静问道。
“说起来太长了。我先跟你讲讲我的父王,知道了我父王,清明也好去提亲。”
“静儿,你说说,我洗耳恭听。”
“我父王是燕王朱棣,这个世人皆知。可他的故事却没有多少人知晓的。元末至正二十年四月十七日,我父王生于应天府,五月,陈友谅兵寇池州,不久又传来陈友谅进攻太平的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但军情紧急,皇爷爷甚至对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作战。
至正二十七年旧历年底,皇爷爷将在下一年称帝,十二月二十四日,祭告太庙,为自己渡江后生的七个儿子逐一命名,第四子命名为“棣”,此时我父王已经七周岁,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皇爷爷不仅为儿子命名,还制定了后世子孙取名的规则,每一支拟定了二十字辈分,我父王一支的字辈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七岁的父王与众兄弟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皇爷爷认为七个儿子“宜习劳”,命令父王与兄弟们都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时还要在演武场上练习武备。由于皇爷爷十分重视文教,我父王与兄弟们幼年入学,接受了大儒教导的正统儒家经典教育。”请下载app爱阅app最新内容
常宁一口气说道。
“没想到,你父王也受过这么多的磨难。”
“是啊,成大事的,哪有不经受磨难的。”
“那你父王后来怎么样了?”
“洪武十三年,我父王就藩北平。每位亲王拥有被称作“护卫”的少量军队,少的三千人,多的一万五千人。名义上,亲王不得干预地方事务。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亲王可调遣王国所在地的镇守兵。每有军事行动,诸王都要带领护卫随军出征,那些在疆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帅,虽身为大将军,有时也要受到亲王的节制。
皇爷爷笃信佛教,诸王初封时,都要为他们选一名僧人加以辅佐。有一位僧人法名道衍,是一位颇有谋略与学识的人,洪武十五年,道衍随父王北上燕邸,后来与他交往密切,十分投缘,他还向我父王推荐了一位术士,名叫袁珙。这两人都成了我父王的谋士。”
“哪为何现在与文公子有了冲突?”独孤静道。
“还不是为了权力么?这个我不想多说,多说无益。”常宁道。
“那就不多说了,咱们回去吧。”张清明道。
“好。”二女应声道。
……
这一天,张无忌的梦境又出现了。
而且愈发明显起来:
峨眉山,禅房中。周芷若手抚着倚天剑,心有所思。晌午,洪武帝派人送信得知,张无忌与赵敏月NMG乌里草原成婚,并要将屠龙刀和《武穆遗书》作为大婚聘礼献给王保保。如王保保得到张无忌的相助,势必如虎添翼。为此,明教欲联合六大门派,共商大计,必要时除掉张无忌,以绝后患。
看着重铸的倚天剑,两年前的一幕涌现眼前。少室山,汝阳王重重包围,明教字辈分,我父王一支的字辈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