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顾哥也不是无所不能的第3/3段
顾辙前世搞科研写论文大约是2010年左右了,再往后几年才渐渐读了个法硕、转文跨圈搞专利。后世那个互联网检索环境和02年当然是天差地别,顾辙用起来很不趁手。
看来还得再强化一下自己的文献检索助手团队,不管是加人数、还是提升邵佳的业务水平。
他连忙诚恳地承认了错误,表示回去之后先好好拜读教授指明的那几篇文献,再自己严密查漏补缺。
“等等,没完呢。你这个问题不止于此啊。”郑教授严肃地叫住他,继续批评,
“你这个论文太庞杂了,言多必失。哪怕是要写盘点行业现状的综述,要么就统一只写技术痛点,要么就一个痛点对一个解决方向展望,算是一篇论文。
你这样把好几个技术痛点都盘点完、再一一罗列可能的解决方向,不嫌内容太多、没有主次么?
你这个论文至少拆成两三篇,否则光打回来要你改的次数就够你受了,改两遍后交叉审稿人绝对没耐心了——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堆这么多东西,你是很急么?”
顾辙听了,也是再次汗颜,他忽然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
因为类似的话,他前世刚工作那几年,他公司的研发部领导也跟他说过——但是两者动机并不相同。
后世他遇到的研发部领导,看顾辙的论文“干货过多”,都是批评他不知道拆论文刷指标:“你这个论文要是拆成三篇,够三个同事评中级职称了,一次性写完多浪费?”
此时此刻,郑教授也叫他拆论文,但倒不是为了刷指标和论文数量,纯粹是顾辙确实写得不规范、不拆容易导致退稿概率暴涨。
用人话翻译一下:就是一篇论文如果改了两次后、还有两个小错,说不定就被交叉审核人失去耐心驳回了。
顾辙写一个论点,出两个小错的概率,显然比写三个论点、总共只出两个小错的概率要小得多。
“我明白了,我这就去改。”顾辙觉得还是受益匪浅的,他前世毕竟是在技术上没走太远,更多只是一个懂点技术的旁观者,理工科学术规范方面还是差点火候的。
郑健看他态度还不错,也是觉得年轻人难得,问了他一句:“需不需要我帮你示范地改一篇?需要的话,你先回去拆,拆好之后,第一篇我帮你改、把引用文献全部找全。
然后拆出来的第二篇第三篇,你学着我的改法改。还有,你准备投什么期刊?”
顾辙连忙借坡下驴,表示非常感谢教授拨冗斧正:“非常感谢,我就准备投东海大学学报,不过是英文a辑。”
这样一来,第一篇确实是教授帮他改的,到时候教授自己第一作者就行,顾辙第二。
后面的顾辙自己改,那就教授通讯、顾辙自己挂第一。
至于顾辙提到的那个期刊,是东海大学自己的。不过这个学报也分为英文的ab两个辑、外加理工农医文五个中文版。
英文的ab辑都是有sci影响因子的,02年时平均也就0.30.5,算是比较弱的入门级刊物,后世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后,倒是分别有0.81.0和1.5左右。
英文a辑覆盖领域包括应用物理、机械、能源、生化环材,所以跟顾辙投稿的专业也算对口。
至于那五个中文版刊,就不存在sci引用的问题了,毕竟连文科论文都会放,压根儿就不是一个体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