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天龙八部佛手印第2/3段
进了寺庙,场地大了些,终于从人群中摆脱出来。两人呼出一口气,站定扫视一圈。
三面都是佛像庙,分别供奉着诸天的罗汉、菩萨、明王,佛像都还是顶新的,年前才刚刚漆过。大的一丈高,小的群佛墙,也有二尺大。
前院北面是一道隔墙,朱红墙身,黑瓦黄檐。墙正中的位置,有一扇半掩的木质槅门,它背后的院子,便是那九层的佛塔的所在。
大米使个眼色:“估计那两人就在这里面!我们进去看看!”
“是不是跟的太紧了?”小米刚要反对,就被大米强行拽走。
“我是姐姐,你听我的!”
两人刚走没几步,还未到木门口,却被一个小沙弥拦下。
他深鞠一躬:“阿弥陀佛。施主,那边是本寺的内院,香客是不能进的,女施主,更加不能进。”
“哦!我内人内急,不知道哪里有茅厕?”大米反应倒是快,右手换拉为掺,挽着小米的胳膊,又指了指她的肚子。
这小沙弥正是懵懂的年纪,顺着她的手望去,正好瞥见小米的胸口白肉,连忙将目光移开,脸涨的通红,不敢再看。
小米也是激灵,连忙假装捂住肚子:“哎呀,疼死我啦!憋不住了!”
沙弥连两人的正脸也不敢看了,一手指了方向,结巴道:“前……前边直走,再左拐就是净房了。”
大米连连道谢,顺着沙弥指的方向走了不远,见他不再回头,莞尔一笑,踮起脚尖,快步溜进内院之中。
内院大小和外院格局相近,正中是藏经塔,另外三面,全部都是厢房禅房,是寺里和尚们起居的地方。
寻常的佛塔,多是六檐塔,八檐塔,这个却是四檐塔,方方正正。塔一共九层,不过面积却不大,每层只有一间,首层两丈见方,顶层怕是比李秉的书房还小些。每层正北供奉一位大罗神仙,东西二侧都是书架,南边有个小隔断,是上下楼梯。
这“西明藏经塔”正是魏泽的父亲——长安永达堂堂主——为了弥补李秉四人年少犯错,捐了银子重修的。
这塔楼顶层,如来金像之前,两人面对面,坐在蒲团上,伏在一卷云桌前,奋笔抄经。
年长些那人,不抬头,淡淡道:“你这么边玩边抄,那本《华严五教止观》到天黑抄不完。”这人正是吐蕃佛家第三宗——昭宗宗主‘尼朗茨旦’。
年少的这人,就是吐蕃皇子——小喇嘛格桑玉扎。
他停下扣指甲的手:“藏文梵文,我都不想抄,更何况这些唐字,难写死了!”说完,他活动活动手腕,站起身,这半丈见方的地方,憋的难受,干脆打了两拳,活动筋骨。
他打的这拳,正是密宗不传绝学《七十二天上天印》。
两拳打完,他又看着眼前的如来金身的手势,学着比划起来:“你说这唐佛,和吐蕃佛的样子确实差了很多。可细看又觉得,他们佛像的手印,和七十二天上天印也很契合。”
尼朗茨旦还是不抬头,手上的笔写的飞快。他是真的很珍惜在西明寺抄经的时间。
“你只练武,不学经,自然不能很好的体会其中的奥秘。天上天印,本来就源自佛门‘诸天八部’护法终神,每部取九种手印,一共组成这七十二印。八部护法常在如来座前听法,其中自然也有关联。”
所谓诸天八部,便是佛门传教时,护法神的统称。
首部:天众,是所有护法神中的领袖。“天众九印”气势浩大,其中格桑玉扎曾经在蜀中用过的“浑天印”便是“天众手印”第一式,也是整个七十二印的起势。
二部:那伽,是水神,人面蛇身,擅使三叉长戟。“那伽九印”便是水相印,可控水造浪,兴云降雨。第一式,便是“翻涛印”,湖面之上,无风起浪。
三部:夜叉,是火神,浑身赤红,擅长使长叉。“夜叉九印”则是火相印,可控火,甚只有一间,首层两丈见方,顶层怕是比李秉的书房还小些。每层正北供奉一位大罗神仙,东西二侧都是书架,南边有个小隔断,是上下楼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