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2/4段
等到十七八岁也无所谓啊!秦氿心里是一点也不着急。
更何况,就算她不得不入乡随俗,也绝不接受这种盲婚哑嫁!
而且,这什么程举人,哪怕她们说得再天花乱坠,只要和苏氏扯上任何关系,就绝对不是什么夫婿的好人选。
秦太夫人见秦氿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心里更急了,苦口婆心地继续劝道:“氿姐儿,你从小在乡野长大,若嫁的门第太高,多少会被婆家嫌弃。”
“皇后娘娘是宠你,但她再宠你,也管不到你房里的事,更管不了你婆婆要你立规矩。”
“程家现在看着是有些清贫,但是你有侯府撑腰,又有嫁妆傍身,不会让你受苦的,等到日后程举人中了进士,入了翰林,为官为相,总是能为你挣下诰命的,让你妻以夫贵。”
“你们少年夫妻,日后他富贵了,也会记得你的好的。”
秦氿听得烦了,拒绝道:“祖母,长兄如父,长房虽无父无母,但还有大哥在,我的亲事由大哥作主便是。”
她的意思就差直说,不用太夫人和侯夫人“多管闲事”了。
秦氿直接把自己的婚事推给了秦则宁,然后气定神闲地起身福了福,就告退了。
通往堂屋的那道门帘被高高掀起,又轻轻落下,苏氏气不打一处来,咬牙道:“母亲,您瞧她,还有没有点规矩了?
!”
秦太夫人望着摇曳的门帘叹了口气,道:“既然她不愿意……”
苏氏尖声打断了秦太夫人:“母亲,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别说大伯和大嫂已经先去多年,就算他们还在世,您是氿姐儿的嫡亲祖母,为她操持婚事,那也是理所当然的!哪轮得到一个小姑娘家家说愿意还是不愿意的份!”
“可是氿姐儿是个有主意的人。”
秦太夫人迟疑道。
虽然秦氿回京才两个月,但是秦太夫人对这个孙女已经颇有几分了解。
她这个孙女啊,那可是一有不快就能翻桌子的人,她都说不愿意了,自己哪能再勉强她。
万一她一言不合又离家出走,去凤鸾宫住着不回来了,那自己该怎么办?
!
苏氏眸光微闪,哪里甘心就这么铩羽而归,又道:“母亲,照儿媳说来,氿姐儿许是还想嫁进那等簪缨世家呢。”
“但是,她也不想想,这满京城的府邸谁人不知道她是外面长大的,琴棋书画一窍不通……哎,再加上又刚出了昕姐儿的事。”
“母亲,昕姐儿成了二皇子的侍妾,这名声上多少……又有哪个勋贵府邸愿意娶一个侍妾的妹妹为正室。”
苏氏有理有据地说道。
秦太夫人想想也觉得有理,可还有有些犹豫,“但氿姐儿她……”
苏氏出了个主意:“母亲,不如先把那程举人请来,让他们‘偶遇’一下,说不定,氿姐儿见过人后,就会改变主意了。”
“那程举人别的不说,长得是真好。”
“母亲,若是错过了这次,想再寻一个和氿姐儿般配的人家,就难了,这氿姐儿的年纪也拖不起……”
秦太夫人:“……”
秦太夫人慢慢地捻着手里的佛珠串,想了又想,终于应了:“好,就依你的意思吧。”
反正也只是让两个孩子先见上一见,若见了人后,秦氿还不愿意,再说吧。
“是,母亲。”
苏氏愉快地应了。
她心里琢磨着,只要秦氿和那个程举人“相看”了,她就能对外说,秦太夫人给秦氿挑好了人家,到时候,这名声都传出去了,秦氿要是不嫁,那就是退婚,她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
不管秦氿愿不愿意,她只能嫁!
想到这里,苏氏在秦太夫人看不到的角度翘起了嘴唇,心情甚好,感觉这两个月的浊气霎时一扫而空。
屋外寒风呼啸,进入十一月底后,天气越来越冷,京城连下了三天的大雪,变成了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十一月二十九日,大雪终于停了,端王顾霄和端王妃奉诏进京。
当日,端王夫妇俩便进宫来求见皇帝。
皇帝在御书房见了他们,抬手给他们免了礼,笑着招呼道:“皇叔,皇婶,坐下说话吧。”
但端王和端王妃还是把礼做足了,才坐了下来。
这刚一坐下,端王妃就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皇上,听说您给泽之挑了一门亲事?”
皇帝颌首道:“是皇后的嫡亲外甥女,忠义侯府的嫡出三姑娘。”
皇后的外甥女?
端王妃眼睛一亮,心里觉得不错:谁都知道卫家家风好,又是簪缨世家,皇后的外甥女必是个好的。
端王皱了下眉头,不置可否。
皇帝接着道:“秦sp;苏氏出了个主意:“母亲,不如先把那程举人请来,让他们‘偶遇’一下,说不定,氿姐儿见过人后,就会改变主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