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苏轼都不知道,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啊第2/3段
上下五千年,一下子陈凡也不可能讲得完,倒也不急。
随即,陈凡拿出手机,选择开播:
“苏辙,字子由,苏洵的二子,苏轼的弟弟。其父亲苏洵虽然没有功名,但却非常博学,且有大才。当时宋朝不少文坛大佬,都与苏洵的关系不错。1056年,苏辙父子三人同游开封,途经成都时,拜访出知益州的大臣张方平,张方平以国士礼对待苏辙父子。可见当时苏洵虽然没有功名,但一身学问却不在朝廷一众大臣之下。”
“1057年,只有18岁的苏辙与哥哥苏轼一同参加殿试。当时,苏轼考完就说,这一次我考得很好,我看到题目直接就写,什么话都敢说。但他不知道,做为弟弟的苏辙写的文章,直接就骂起了当时的皇帝宋仁宗。说仁宗沉溺于声色犬马,怠于政事,还听不进去逆耳忠言,惟后宫里那群妇人之见是从。苏辙还拿六个昏君来做为比喻,言下之意就差说宋仁宗根本不配当皇帝。”
陈凡只是刚开一小段,一众粉丝便一下子议论起来。
“我去,这个苏辙这么吊,竟然敢写这样的策论,不怕死吗?”
“难道,苏辙要被皇帝弄死?”
不过。
到底是宋仁宗,而且这是在宋朝。
虽然苏辙写的策论大部分是在骂他,但宋仁宗却并没有太过于生气。反倒是,苏辙的文章还让当时的主考官非常欣赏,认为苏辙勇气可佳并指出朝廷存在的问题,他们开考不就是想要选拔这样优秀的人才吗?所以应该将苏辙例为第三等。但另一位考官不同意了,他说道,就算他勇气可佳,但对于皇帝也太不敬了,看他的策论,简直就差说一句宋仁宗是昏君。
不过宋仁宗却表示,他以直言以得人,而因直言抛弃他,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呢?见此,最后一位考官出来打起了圆场,表示这位苏辙有才确实也是有才,但意见提得也确实有些过,不如放在四等好了。结果苏辙便例入了四等,不久苏辙就被朝廷任命为省校书郎。随后几年,官路通畅,步步升官。
不过后来因反对新法,被新党打压……至此一路被贬。
当然。
这其实也没有什么。
宋朝升升降降太正常了,反正宋朝比较开明,士大夫就算是被贬也还有得官做,就是官做得比较小一些。
也不会有什么杀身之祸。
可是。
苏辙没有杀身之祸,他的哥哥苏轼却惹出了杀身之祸。
不同于苏辙,苏撤虽然是弟弟,但性格却更为内敛,懂得进退。
可哥哥苏轼却不懂圆滑,很真性情,碰到什么直接就说。
而且因为其有一些才华,所以苏轼动不动喜欢将自己的情感,遭遇,甚至是对于时政的态度写进诗里面。
1079年,御史“何正臣”弹劾苏轼,说苏轼在到任的谢恩上表当中讽刺朝政。随后,一系列打压苏轼的新党官员不断查找出苏轼大量的诗词作品,最终苏轼被捕入狱。甚至,因这一些诗写得太多,他的罪行也越重。更为严重的是,苏轼在审问期间,竟然承认了这一些诗就是他讽刺朝政的。
当时宋仁宗非常生气,就要处死苏轼。
面对着哥哥即将被问斩,弟弟苏辙用尽一切办法,托了许多的关系。并且还上书仁宗,希望以自己的官职为他的哥歌赎罪。
经过苏辙以及各方人士的出面之下,苏轼在被关押了一百多天之后释放。
随后,两人也一同被贬往了外地。
“那个啥,凡哥,凡哥,你确定你最为喜欢的是苏轼,而不是别人?”
“我喜欢的就是苏轼,怎么了?”
“我的天……凡哥,虽然我不知道苏轼怎么样,但从这来看,这个苏轼明明就是逗逼嘛。”
这一说。
众人亦是疯狂的发出了信息:“确实是逗逼。诗这种东西,就算是再讽刺,再怎么样,你完全可以不承认嘛,他倒好,自己承认了。”
“这是真性情还是不怕死,更或是智商有问题?”
“如果不是苏辙,苏轼早死了。”
“唉,我感觉凡哥可能想坑我们,想讲一个逗逼刺激刺激我们的神经。”
显然。
在陈凡所讲的苏辙当中,苏轼并不是什么出彩的人物。
不但不出彩,反而看起来很傻很天真。
对此。
&e华,所以苏轼动不动喜欢将自己的情感,遭遇,甚至是对于时政的态度写进诗里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