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杨烔与卢照邻……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准确的说,其实杨烔也不见得是四位当中实力最低的一位。

  前世有史书记载,相对于其他的三人,杨烔则是更为低调得多,懂得藏锋。

  其他三位,都太过于表现自己的文采。

  所以其他三位最后的结局都不怎么样,而杨烔则是稍好一些。

  “我们先讲杨烔。”

  对着摄像头,陈凡开始了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烔篇。

  “杨烔所出身的杨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杨烔从小就是神童,在十岁的时候,他就待制弘文馆。待制的意思就是等待昭命,意思是以后等待提拔你做官。只是虽然杨烔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但却没想到,这一个待制就在弘文馆待了十六年。这让原本是神童的杨烔,一下子变成了二十六岁的青年。”

  “这让杨烔有些郁闷,三年之后,他在京参加特制科考试,终于出仕,但这个官很小,只是雠校典籍,相当于九品,也就是九品芝麻官。四年之后,经他人推荐,杨烔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他提拔进了东宫,成为了东宫太子李显的庶务,相当于当了李显的管家。这個李显,就是武媚娘的第三个儿子。”

  “原本这是一个好的差事,不想,后来他的堂哥竟然跟随李敬业讨伐武媚娘,结果杨烔也遭受到了株连,被贬四川。被贬四川之后的杨烔性格开始变得沉稳,不再是以前那位锋芒必露的少年。6年之后,杨烔受奉武媚娘昭回到京都,掌管教习官人书算的工作。这也让杨烔对于武媚娘更为的崇敬,毕竟,他的堂哥曾经讨伐过武媚娘,换成是一般的君主,就算他没参与,一般也被灭了,哪里只是贬官这么简单。两年之后,杨烔出任盈川县令,不想死在了上任的途中……”

  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杨烔的生平,陈凡继续说道:“初唐时期的诗歌还没有形成盛朝时期的那种文风,当时整个初唐比较流行宫体诗,以及上官体。所谓的宫体诗,也就是六朝两晋时期流传的宫庭体。这种诗体都是歌功颂德,展现的只是宫庭当中的事情,而且像最开始的曲子词一样,比较艳情。而上官体则是上官仪进一步发展的宫体诗。这个上官仪,就是上官婉儿的爷爷……当时上官仪曾经任唐朝初期的宰相。”

  如果此前没有讲武媚娘的话,那估计大家对于杨烔可能听得有一些懵。

  但因为之前讲过武媚娘,以及上官婉儿,李显,上官仪……这一些人。

  所以在讲杨烔的时候,大家对于整个的唐初背景也比较熟悉了。

  一时对于杨烔这个人物,也一下子便能够接受,以及更为的了解。

  “初唐四杰,他们都比较反感两晋六朝时期流传下来的宫体诗。他们觉得诗歌不仅仅应该只局限于宫庭,也不只局限于艳情。如此,他们便将自己的才情,赋诸于更多美好的地方。杨烔就是初唐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从军行》,就是初唐时期诗歌的代表作。”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歌相比盛唐时期的诗歌自然不算特别的知名。

  但在初唐时期,相比之宫体诗以及上官体,杨烔的《从军行》却是一下子给唐朝诗歌带来了一股新的空气。

  他让世人知道,原来诗歌还能更为雄厚大气,这也为盛唐时期的唐诗指明了方向。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句其实还是不错的。”

  “嗯,整首诗歌虽然比不上盛唐时期这么成熟,但气势雄劲有力,在唐初时期确实是难得的佳作。”

  说完杨烔,不少网友也是对杨炯进行了点评。

  这也让众人对于唐诗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个更为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