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 道文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秦威这才得意的冲秦翌挑了挑眉,问秦旭道:“叔父,小翌的呢?”

  秦旭想了想道:“小翌应该也是灵骨,不过,应该是一个罕见的吸收天地元气,转化为先天元气的灵骨,我不知道这个灵骨应该怎么命名。”

  说到这里,秦旭看了秦翌一眼,叹了口气道:“这种灵骨没有异象,我也是根据秦翌身体里的先天元气不正常猜到的,不然,我还一直以为小翌是凡骨呢。”

  秦翌心虚的挠了挠头。

  他可是知道自己的根骨是怎么回事。

  他根本就不是灵骨,而是凡骨。

  先天元气之所以多的不正常,是游戏面板对他技能升级得奖励和杀怪得经验的结果。

  “凡骨是我们对没有达到灵骨级别的根骨的一种统称。”

  “其实,就算是我们世家,大部分的族人也是凡骨。”

  “更不用说世家以外的普罗大众了。”

  秦旭随后又道:“当然,除了根骨,我们武者还看重慧根。”

  “慧根这个概念的出现,比根骨还要早,甚至元武圣人时期,根本不看根骨,只看慧根。”

  “元武圣人认为,我们人族先天拥有灵慧,认为我们之所以这样,正是因为我们拥有慧根。”

  “只是人族个体不同,慧根的强弱不同罢了。”

  “甚至,有人说,根骨的根,指就是慧根,骨指的是灵骨。这个说法虽然有人认可,不过我们世家主流上并不认可。”

  “还有一种说法,根骨这个名词也是由无梦圣人创造的,而之所以加了一个根,就是对应的慧根,意为由慧根种出来的灵骨。这个说法我们世家主流上倒是认同。”

  “毕竟,我们的根骨的确是后天修炼出来的,而当时只有元武之道,而元武之道又只看慧根,有这个说法也属正常。”

  说到这里,秦旭看向秦翌道:“说到慧根,就不得不说小翌了,我从来没有见过慧根比小翌还强的人,估计在人族有记载的数十万年里,小翌的慧根也可以排进前百。”

  秦翌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他知道自己的慧根不错是怎么回事。

  一个是游戏面板的技能栏,另一个则是前世积累的智慧和见识。

  秦翌并不觉得自己有多聪明,悟性有多高,秦翌倒是觉得,若是抛开以上两点,自己的慧根也就人族的平均水平。

  秦旭看到秦翌被他如此夸赞,依然如此谦逊,不由的暗暗点了点头。

  这下,秦旭算是彻底放心了。

  秦翌这孩子的心性,根本不像自己这前想的那样脆弱。

  可以继续加码了。

  “其实,历代圣人和武道的强者,都是更加看重慧根。”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慧根绝佳的人。”

  “也正是这些慧根绝佳的人,推动着武道不断的完善,进步,至到现在,我们拥有如此璀璨的武道文明。”

  秦威听到叔父的这种说法,非常不服气,但是也没办法反驳,只能躲在角落里生闷气。

  秦翌则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好像秦旭说的并不包括自己,他只是一个局外人一样。

  秦旭这下才真正的被震惊到了。

  他是真的没想到,秦翌的心性属于这么好!

  他先把秦翌的慧根捧到极高的程度,又把慧根说的如此重要,但是,秦翌还是依然保持着谦逊的品质。

  真是太难得了。

  甚至,都让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最后,秦旭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小翌,你有什么想法呢?”

  秦翌认同的点了点头道:“公子,说的非常对,我完全认同公子的说法。”

  “我觉得,正是我们的历代先贤一代代智慧的结晶,才有了我们现在璀璨的武道文明。”

  “无论是元武圣人逆天而行,后天修炼出真骨的魄力,还是龙武圣人的观想之法,先修意再修身的妙思。”

  “无论是军武圣人的以军阵集众人之力而以弱胜强的奇迹,还是丹武圣人创造出丹药,以丹药护持武道的绝技。”

  “无论是文武圣人的道文,道歌和大道共鸣理论,还是其它圣人或智者的其它理论,亦或是阵法,法器等等,这些都是智慧的结果,都是我们武道文明最富贵的财富。”

  说到最后,秦翌激动的说道:“公子,若是可能,我真的希望可以将先贤所有的智慧结晶全部学会,然后效仿先贤,推陈出新,发扬广大,让武道更近一步,让文明更加璀璨。”

  秦旭看着秦翌有些恍惚。

  这是,秦翌的志向?

  这个志向,是不是太远大了?

  不过,想到秦翌修习的是元武之道,对志向并不像文武之道那么苛刻,也就放下心来。

  秦旭想到这里,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好,我期待着你的那一天。”

  然后转头看到秦威一副看人吹牛满脸不信的表情,再次摇了摇头。

  他还担心秦威这孩子听到秦翌的志向,会产生什么心理阴影,还想着开导一番呢,结果……

  是他想多了。

  秦威的粗神经怎么可能会有心理阴影。

  秦旭接着说道:“好了,知识普及到这里,我们继续说回道文!”

  “我们先说一说文圣如何从道图中发现道文的过程。”

  “你们之前看过真骨上的道图,是不是根本记不住,更不用研究了。”

  “因为这个特性,所以道图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

  “虽然有了军阵、阵法、丹药等成果,不过放到武道的漫长的历史长河上,和层出不穷的功法秘技相比,就显得成果廖廖了。”

  “文圣所在丹武流派末期,研究丹药和研究道图是当时的主流研究方向。”

  “根据族史记载,在崛起之前文圣在朝廷的道图阁工作,他工作的主要内容正是研究道图,他研究的方向是如何让人更容易的记住道图。”

  “文圣用了一个笨办法,不断的分割道图,先是将一张完整的道图分割成十份,然后记忆,发现还是不能记忆,那就接着分割,二十份,三十份,四十份……一百份,两百份……一千份,两千份,直到三千份时,终于消除了这股神秘力量,达到了可以记忆的程度。”

  “可是,三千份分割图记住之后,在脑海中一旦合成一副完整的道图,依然会瞬间遗忘,甚至其中百份合成一副残缺的道图,依然不久就将它遗忘了。”

  “按理来说,这次的研究已经失败了,但是文圣坚持认为,他的找对了方向,文圣认为,可以让两个人分别交叉记忆,就可以达到记住道图的效果。”

  “当时负责道图阁的阁主认为这个方法虽然看起来笨,但是的确是成本最低的保存道图的方式,因此很看重文圣,同意了他的说法,继续让他在道图阁完成接下来的研究。”

  “然后,文圣开始研究这道图分割成三千份后,这些线条之间的规律。”

  “毕竟,这样没有规律的三千份线条,想完全记住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

  “只有找到它们之间的规律,才能降低记忆的难度。”

  “刚开始的十年间,虽然分割了好多份的道图,但是研究的成果廖廖,基本上没有任何进展,还是没有找到任何规律。”

  “当时的朝廷已经乱了起来,他没有成果,就连一直支持他的道图阁的阁主,对他也渐渐失却信心。”

  “支持力度再次下降,在文圣提出再要一份道图时,阁主直言这是最后一份道图了。”

  “文圣得到这份道图后,将它再次分割成三千份后,突然发现,与另一份道图,有重复的部分,而且正好此谦逊,不由的暗暗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