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林州城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马车内,李清与芦玉凌雨三人,此时都有些高兴。

  实在是早晨的一番相送,不但让李清得到莫大的安慰,就是芦玉与凌雨也感到心情不一般。

  “夫君,你可真厉害。”芦玉开口说道。

  “是啊,那些百姓都那么舍不得你。”凌雨在旁边也说道。

  李清一笑,“我可不厉害,我只是做了些自己能做的,其实说来百姓要的很简单,只要安居乐业即可,我并没有做多少。”

  “夫君,你真谦虚。”凌雨又说完。

  李清一笑,摇了摇头,他心道自己做的真是不值一提,做的只是分内的事。而为何这么多百姓会感谢自己,李清心道,可能其他人,连分内的都没有做到吧。

  摇了摇头,李清不再去想,此行离去日后恐就告别官场,他自当清静下来。

  拿起一本书看,李清却没有什么兴致,这么多年来,在李清超强的理解能力下,这书已经是看的没有新鲜东西了,起码,在大乾,没有李清为之一喜的书了。

  此时马车行驶的还算平稳,李清心中一动,也算是为自己找个事,他铺开一张纸,开始写了起来。

  芦玉与凌雨开始还以为李清在写书中的东西,但再一看,却发现李清写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东西。

  似乎似乎是一篇文章。

  不错,李清此时在写一篇文章,或者说是。他如今行路中也无事,想到前世的那么多经典,李清也就选了一本,结合自己的想法,开始写了起来。

  至于李清选的是那一本,不是三国演义也不是水浒传,更不是西游记,因为这些都不合适,而是红楼梦。

  相比其他三本,这红楼梦背景比较贴合这个时代,李清只要稍加修改就能自圆其说,写的也甚为轻松。

  而在李清写的时候,芦玉与凌雨也目不转睛的再看,开始倒也没什么,李清介绍背景一类,但当李清写到原著中的那首词时,芦玉与凌雨都心中一惊。

  难道李清恢复记忆了?

  不怪她们会这么想,实在是这个词有些不一样: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当然,这个词说来是芦玉与凌雨误会李清了,这根本就是李清抄的原著的词,但芦玉与凌雨又读两遍,心中却又惊讶三分。

  这词中的道理,可真不是不一般人能悟透的,似乎只有做过神仙,才懂得。

  看了自家夫君一眼,自家夫君似乎又没有恢复记忆。芦玉与凌雨此刻以为是自家夫君心中所想,自己感慨写出的这词,芦玉与凌雨此番更是不敢提起什么修仙恢复记忆之事。

  其实经过这么多年,芦玉与凌雨一直想着让李清恢复记忆,毕竟修仙路长,再次启程要早些时日才是。此日离城,芦玉与凌雨心道这就是个很好的机会,在路上也许能够挑明,让李清记起以前的东西,来个皆大欢喜。

  但现在,芦玉与凌雨却是不敢了,这首名为好了歌的词让她们一时坐立难安。

  李清哪知道这些,写完后,他继续写到下面:“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夫君?”

  一直看着李清的凌雨小声叫了一句。

  “啊?”李清正投入间,突然回过神来。说来这词虽然是抄的,但李清一写,这其中就代入进去了,此时神情之间有些恍惚。

  “夫君,此时中午了,吃点饭吧。”凌雨说道。

  李清点头,此时马车也停下,李清吃起了临行前带着的干粮,其中还有城中百姓为他烙的饼。李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