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齐楚纷争(二)先朝霸主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徐国,嬴姓,都城为徐城(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今邳州、郯城一带),建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诸侯国之一。

  曾经,西周和徐的战争非常频繁,徐国也参加过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贵族针对周朝叛乱,反抗周公的东征。徐驹王起兵攻打周朝更是一直打黄河边,徐人自豪称“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

  周穆王统治时期,贤能的徐偃王嬴诞在位,大行仁义,得到百姓拥护。在这一时期,有32个徐国的邻国向徐朝贡。国力强盛了之后,徐偃王大举进攻周朝首都,差点获胜。周穆王打败徐国以后,封他的子孙为徐子(降侯爵为子爵),继续统治徐国。

  舒国和徐国本来相隔数百里远,一直安然无事,然而因为最近舒国与楚国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徐国正积极向中原诸夏倚靠,所以此次徐国对舒国的军事行动基本上算是替中原诸国伐舒。

  舒国本就内部不团结,此次徐国的军事行动倒是进行地非常顺利,舒国一方大败亏输。

  徐国占领舒国后,因为难以控制离自己数百里的舒地,所以利用舒国内部各家的矛盾,分立了舒鲍国、舒龙国、舒庸国、舒蓼国、舒鸠国、舒龚国等小国,称之群舒,实际差不多是一个国家,但结合得比较松散。

  除了徐人取舒外,还有一件关于齐国的大事。

  “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

  因为楚国伐郑,所以齐桓公、宋桓公、江人、黄人在阳谷会见,再次谋划伐楚之事。

  阳谷这次盟会上,齐桓公身着礼服、头戴礼帽、插着笏板接受诸侯的朝拜,使得诸侯们终于了解他的真正志向。周室已衰,霸主当兴,从此诸侯先朝霸主,再朝天子。(“阳谷之会,桓公委端缙笏而朝诸侯。诸侯皆谕乎桓公之志。”)

  情报司的这情报还是从鲁国传来的,鲁国本来是没有参加此次阳谷之会,齐国便特意派人前来鲁国寻盟。迫于压力,公子友便到齐国参加了盟会,言说了鲁国愿意跟随齐国的意思。

  郑国国内闻听此消息后,孔叔一方是彻底得势了,纷纷劝说国君说:“齐国既然已经同意讨伐楚国援助我们,此时求和楚国怕是会彻底得罪齐国,弃盟不详。”

  郑君这才放弃了求和楚国的想法,再一次选择站在了中原诸侯的这一方。于是,感觉自己被戏弄了的楚国,先一步率领大军第三次讨伐郑国,欲要让它屈服。

  而齐国因为要集合各诸侯国的军队,齐郑的位置也远,所以支援得难免要晚上一些,还得郑国的军队先抵挡一阵。

  这时,郑国国内的亲楚派们又抱怨起来了,言说齐国这是要让郑国变成邢、卫两国一样,大损实力后再出兵相救。

  原来,齐国虽然有着“迁邢存卫”的大功,但在有心人眼里,齐国是故意救援不及,导致东方的两个大国邢卫相继实力大损,东方诸国便只能以齐为尊。

  因而郑国也担心齐国会有这方面的心思,国内难免有了些异议。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