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八零极品小姑子(番外1)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徐家村成了平阳县最先富起来的村庄。



    政府看到了徐家村的潜力,次年接到上头下达的修路任务后,优先给徐家村修了一条贯穿全村、直通县镇的硬化水泥路。



    那之后,徐家村田地里的产出,销路更广了。



    徐家村成了平阳县有名的先富村,迄今为止,已经接连两年被评上示范村了。



    如果说平阳县最先富起来的是徐家村,那么徐家村最先富起来的就要数老徐家了。



    一栋精致的两层洋楼矗立在硬化水泥路的北面,青砖院墙、红漆大门、门口两棵金银桂树。



    这是前年盖起来的。



    原本养殖稻花鱼的第一年就能翻盖新屋,可一下子承包了二十亩沙地,徐母担心种砸了没收成,就攒着钱没舍得盖。



    没想到次年夏天,二十亩沙地西瓜卖脱销,三亩水田的稻花鱼也大获丰收,老徐家脱颖而出,成了徐家村第一个万元户。



    兜里富裕了,谁还满足于翻新旧房?直接推倒盖起了红砖黑瓦的洋楼。



    二楼还设计了个凸阳台,中间外延了一部分,扩成了大露台——夏天乘凉好地方。



    原先的正屋、厢房被三大间的二层楼房取代,地基要比院子高小半米,设了三个台阶,以免暴雨时雨水倒灌。



    院子里浇上了水泥,稻子成熟时,不用再急吼吼地去晒谷场抢位子了,自家门口就能翻晒。



    古井由原先的扔桶打水式,改成了按压式,离井不远还浇了个方便洗菜的水泥水槽。



    走进楼房,西屋通间都设计成了粮仓,窗户比较小且离地两米半以上,保证了仓内干燥通风。



    堂屋是南北通透的大客厅,实木打造、布艺坐垫的四人长沙发和两组单人沙发,同色木料的宽大茶几,靠墙是一组多功能的食品柜,陈列着徐茵旅游时淘得的摆件以及待客用的烟酒糖果等。



    正对沙发的五斗柜上,摆着一台时下最新的熊猫牌电视机,别看只有十七寸,这已经是市面上最大的了。



    徐家村买得起这台电视机的,数不出一个手掌。



    而其他村,十四寸电视机的拥有者都还是少数。



    楼房后面依然是老徐家的自留地,但起新房时重新做了规划:一条铺着鹅卵石的干净小道从楼房通向后院,将后院分成了东西两半,东边是琳琅满目的菜园、西边是鸡鸭舍和工具房。



    传统茅厕改建成了沼气池,来到这附近,不再像以前总是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臭味。



    后院出去不远就是她家的水稻田,尽管只有四亩,但随着稻花鱼养殖越来越有经验,以及稻种全部换成了杂交稻,亩产量几乎翻倍式增长。



    稻花鱼也从原来每亩三四百条的养殖量,扩增到了如今的八百条左右。



    再多也不是不行,但徐茵觉得一亩田满满当当都是鱼,对鱼的生态环境来说,未必是好事。



    老徐家承包的那二十亩沙地,每年的西瓜亩产,从第一年的八千斤增长到现在的一万五千斤,让老徐家成了村里头一个万元户、盖起了独一份的气派洋房,怎会没有人眼红?



    可谁让当初大家伙都嫌弃这寸草不生的贫瘠沙地呢。徐老爹承包时,还暗地里笑话他,巴不得他多包几年,家家户户好分点钱,如今哪怕闹着要重新分田,这二十亩沙地也不会归入分田行列。白纸黑字的承包合同可不是儿戏。



    “金花,你家茵丫头今年毕业了吧?工作分配在哪儿啊?像她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