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上海县的变化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旦社会进入到安定状态,再配合以积极的政策支持,华夏大地的发展总是非常快的。

  上海县这边的情况就是最明显的。

  当初刘仁轨跟上官仪过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穷二白的渔村。

  百姓们过着衣不果腹的穷苦生活,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但是现在再次来到上海县码头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副完全不同的场景。

  用车水马龙来形容此时此刻的上海县码头,那是一点也不过分。

  “刘县令,目前上海县码头二期的工程马上就要竣工了,之后船只进出码头,再也不用等待了。”

  上官仪很是庆幸自己跟着刘仁轨来到了上海县。

  伴随着这里的快速发展,他们的前途肯定也是一片光明的。

  “二期工程虽然快要完工了,但是还不够,三号码头、四号码头都还需要继续规划修建。

  按照陛下的规划,上海县将会是成为大唐华东地区最大的码头所在地。

  从剑南道开始,一路上各地的货物都可以顺着长江来到上海县,然后通过码头散播到大唐各地。

  甚至是通过海商散播到世界各地。

  同样的,海外各地的商品,也可以通过上海码头散播到大唐各地。”

  刘仁轨显然对上海码头寄托了非常高的期待。

  “如果码头还要不断的扩建的话,那么码头附近的建筑,也需要好好的规划一下,要不然就会显得很是散乱。”

  上官仪肯定不会去跟刘仁轨争执未来发展方案的事情。

  只是自己有疑问的时候,会在旁边提点一下。

  “这方面,陛下早就已经有了安排了。离开长安城的时候,他就跟我说了一下上海码头的事情。

  沿着这一条码头及海岸线,可以修建一些列的客栈、商铺、住宅楼。

  渭水新城那边的新式建筑风格,可以在上海这里继续推广。

  甚至考虑到上海这里会有很多海外的商家,到时候的风格可以结合一下西洋各个国家的建筑风格,甚至是极西之地的一些建筑风格。

  这些房屋,要尽可能的考虑可以长时间的居住。”

  一般的木屋子,住个几十年要是不大规模的维修一下,基本上就没有办法住了。

  哪怕是一般的砖木结构,顶多也就是多住一个几十年。

  只有巨石和特制的青砖等材料为主的建筑,才有可能维持一个几百年还能正常使用。

  对于上海码头四周的一些房屋,李承宗显然是有着自己的一些特殊期待。

  所以这部分的建筑,需要考虑的东西跟其他地方是有所不同的。

  “如果这样子的话,这些建筑的修建时间就会比较长一些了,并且修建的成本也会高一些。”

  “上海码头附近的土地都不便宜,能够在这里买地的人家,家境都不会差。

  大概率还是各个地方的世家勋贵以及一部分的豪族商家,对于他们来说,修建房屋的这点钱财,是不缺的。

  毕竟这里修建的房屋,不像是一般的江南水乡的建筑,占地面积很广。

  顶多只是几亩地的房屋,哪怕是修建成三四楼,并且使用上好的材料,大家也是可以承受的。”

  刘仁轨显然也是杜上海县将来要面对的各种情况,心中有了一些想法,并安排人员做了一些事前的确认的。

  作为大唐未来潜力最大的一座城池,上海县要么不修建,要建就要建的非同一般。

  到目前为止,上海县还没有修建城墙。

  就是因为还不确定城墙需要怎么修建才是最适合上海发展的。

  修建的小了,很快就会满足不了使用需求。

  但是修建的太大的话,花费又会比较大,并且修建的时间也会非常的长。

  “在码头附近的商品交易中心,今年应该可以修建完成,我觉得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在《大唐报上好好的打一波广告,让大唐的商家都知道上海县这里有这么一个货物集散的好地方。

  如今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朝廷也废除了对商人的许多限制。

  愿意经商的人肯定是越来越多的。

  但是到底从什么地方来获取货源,要把货物运输到什么地方才能挣钱,许多人都是不大了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