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上海县的变化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好!这事就交给你去负责了,要尽快的去落实!”

  果然,刘仁轨没有任何的犹豫就同意了。

  ……

  上海码头附近的一处酒肆之中,崔文飞和郑海东正把酒言欢。

  “崔兄,这上海县的情况,可是一天一变样,据说现在已经有超过十万人常驻在这里了呢。

  要是算上那些外地商家带来的人,估计这里还得多几万人。”

  郑海东也是上海县刚刚成立的时候就过来了的老人。

  当初荥阳郑氏安排他来上海县的时候,他还不是很乐意,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不满。

  但是伴随着上海县的发展,特别是荥阳郑氏的盐业在这里焕发了第二春,郑海东的心情立马就变了。

  甚至他在荥阳郑氏内部的地位也跟之前完全不同了。

  以前荥阳郑氏虽然也算是大唐主要的盐商之一,但是在青海城那边过来的咸鱼的冲击之下,可谓是摇摇欲坠。

  但是现在跟着人家在上海县开设了海水晒盐作坊,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一方面,这样的盐巴的成本比较低。

  另外一方面,上海县这里因为捕鱼业的发展,对于盐巴的需求很是旺盛。

  单单各种各样的咸鱼腌制,就可以消耗掉大量的盐巴。

  这对于晒盐作坊来说,自然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如今整个上海县的捕鱼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规模。

  “十万人应该还是老黄历了,你看看那江南造船厂,单单一家造船作坊就已经有了三千多名匠人。

  还有其他几个大的作坊,全部人数加起来就已经超过两三万了。

  按照我的估计,上海县这里的人口,估计都已经有二十万了。”

  这年头的人口密度可不像是后世那么的高。

  二十万一个县,放在后世绝对是低于平均水平,要考虑撤县合并的。

  但是放在大唐,这就绝对是一个上县的人口数量了。

  甚至在一些边疆地区,一个州也就这么一点人。

  “二十万?有这么多吗?”

  郑海东忍不住张了张嘴,脑中想到了当初第一次来到上海县的情况。

  那时候,整个上海估计都不到一万人呢。

  “你看看每天停靠在上海码头的船只,再看看上海县各地不断修建的房屋,就知道我这个数据,哪怕是有点出入,也不会差距太大了。”

  崔文飞夹了一块鱼肉,有滋有味的吃着。

  新鲜的海鱼,以前他们哪怕是世家子弟,也是没有机会吃到的。

  但是现在在上海,却是可以每天都吃到。

  那鲜嫩的口感,让崔文飞已经不想回长安城了。

  “你们崔家的渔网作坊,现在生意也很是不错吧?”

  清河崔氏之前的麻布生意是大唐最大的。

  虽然这几年受到羊毛线和棉布的影响,麻布的影响力大大的下降了。

  但是麻绳的生意却是好了很多。

  特别是上海县这边大力的发展捕鱼业,对于渔网以及各种绳索的需求是一天比一天多。

  所以麻绳虽然不起眼,但却是一个不小的产业。

  最关键是这个产业的竞争不算是特别的激烈。

  “还不错,我们作坊的渔网和麻绳的质量好,价格低,大家都喜欢买。”

  这个作坊是崔文飞负责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到这个作坊的时候,他忍不住有点眉飞色舞。

  没办法,这就是他的成绩啊。

  “我听说那商品交易中心快要修建好了,到时候我们是不是要考虑在那里也开设一个铺子?”

  郑海东负责的产业跟崔文飞负责的没有太大的冲突。

  所以对于很多事情,他们都愿意彼此沟通交流一下意见。

  “商品交易中心的规模搞的那么大,到时候的影响力应该不小,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我们都要在那里开设一个铺子的。”

  崔文飞的这个答案,倒是没有出乎郑海东的预料。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