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秦之基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老师的职责除了教书育人,还要负责编纂教材,没有统一的教材,那么学生之间的素养容易太过层次不齐,也容易夹带私货将学生给带歪了。”

  “因此,各类别的教材编纂好后交给朝廷审核,把其中的私货,不合理的全部删除了。”

  嬴政和吕不韦听得连连点头,他们虽然谈不上饱学之士,但学识也不差,知道老师教书育人往往会把自己的思想给灌输给学生。

  这些思想若是合理还好,若是不合理,那可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给别人做嫁衣了。

  比如有老师私底下给学生灌输秦国统一的不合理性,那还了得?

  因此,这合理而统一的教材的确重要!

  成峤没管两人的反应,继续侃侃而谈,把自己的想法全部给表达出来。

  “等到第一批学子学成,按理来说应该授予相关类别的官职,但鉴于老师不够,可以派他们去郡学,县学暂时担任学官,教导出更多的学子。”

  “以此类推,直到秦国各地的学官足够为止,经年累月之下就能够诞生足够的官吏了。”

  “到时候六国还是以类似的方法去做,由秦国各大学宫筛选学官去教导。”

  “到时候我们可以夹杂私货,给学子灌输六国的腐朽不堪,把六国给妖魔化,秦国统一天下的合理性等等。”

  “对了,秦国的学子也要灌输,否则作为老师的学官都不信,又如何取信六国学子呢?”

  “这一代六国人很难改造思想了,本就仇恨深重,我们不求他们鼎力支持,只需要他们安安分分就足够了,但下一代就不一样了。”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他们思想还没有定性,不能任由他们的长辈灌输对秦国的地势,而是要把他们教导成秦国想要的样子。”

  “如此一来,学子们就成为了对抗上一辈和六国余孽的急先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最多两代人,天下就只有秦人了。”

  “一代人就足以稳固秦国的统治根基。”

  听到这里嬴政和吕不韦双眸大亮,三人对视一眼,皆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脑海中顿时产生了一些联想。

  经过学宫教育的六国学子跟他们的爹娘叔伯等意见相左,少部分被对方说服,但大部分却是谁也无法说服谁。

  但学子们成为了官吏,掌握了知识,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权力,他们的话语权可比上一辈大多了。

  一方是无关紧要的大量上一辈,一部分与之相比,量虽然少,但可以掌控很多人的命运,那些摇摆不定的人会信谁呢?

  信前一种根本没有任何好处,信后一种那可就不一定了,志同道合的人,关照关照很正常吧?

  比如两个村落对秦国的看法截然不同,那么作为官吏的学子就扶持志同道合的存活,打压另外一个存活,区别待遇一来,还能不服软吗?

  也许有少数不服软,但为生活挣扎的大多数百姓可不会那么硬气,绝对会为了好处改变立场。

  毕竟谁受得了好事都是别的村,坏事全是自己村的区别待遇呢?

  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性如此,无人可改!

  “第一批学宫的学子,我认为应该挑选军中牺牲将士的遗孤,其次魏现任军中的将士的子女,官职爵位不要太高,把好处给下层军官以及普通士卒。”

  “中上层军官可以通过举荐为官为吏,下层军官和普通士卒可没有资格。”

  “等到把将士的子女给塞满后,再将范围扩大。”

  “相信有这个政策,军心将会大振,将士们将会更加奋勇忘死,忠心耿耿!”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军功勋爵制度是秦国普通百姓改变命运的一条路,但如果有得选择,百姓们还是会选择读书出仕这条路,两者的危险性不在一个档次,荣耀风光,地位前途也是有区别的。

  这年头,会识字的人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军卒平时也尊重读书人。

  “好,王弟大才!”嬴政忍不住出声赞叹道。

  吕不韦也极为震惊,这项政策如果落到实处,那么本就被六国称之为虎狼之士的秦军将士又该如何称呼呢?

  ……

  两人对于成峤的想法领悟很深,但终究还有一点没有悟透,那就是另外再开一条上升通道对于秦军将士的深刻意义。

  只有一条打仗立功的上升通道,隐患太大了,将秦国变成了一个军事帝国,一个战争机器。

  上上下下的军功勋贵渴望建立更多的功勋,渴望得到更多,于是推着嬴政扩张,不扩张都不行,因为那不是文人的力量,而是暴力机器的力量。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如果是军队呢?

  不满于军队的需求,那么要你这个皇帝还有什么用?

  不扩张内部矛盾就会扩大,如此一来,也只能通过外部战争转移内部矛盾,满足大大小小军功勋贵们的需求了。

  这是秦国一统后没有休养生息,依旧到处扩张征战的根本原因之一。

  秦国这只战争机器一旦开始运转就停不下来了。

  一个,两个军功勋贵,甚至是少数军功勋贵的意见都没什么,嬴政可以轻易镇压,但大大小小的军功勋贵都是一样的意见,嬴政就不能违背了。

  再加上嬴政自身也喜欢开疆拓土,秦国就在征战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秦国人口比起六国差远了,凭什么能够一锤六?

  策略什么的都是次要的,最本质的原因是秦国无比变态的动员能力!

  皇权不下乡,不存在的,动员能力能够到达每个乡亭聚落,到达乡亭聚落的每个人身上!

  说一个简单的数据,战国时期秦国人口与军队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五比一,也就是说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当兵的。

  这样的比例后世哪个王朝能够达到?

  要注意的是秦国又不是只有青壮年,秦国人口中还有老人孩子妇女,青壮年在总人口中又有多少呢?

  说是全民皆兵都不过分!

  战争时期,没有参军的男人,老人,孩子,妇女都是在为战争服务的,基本上没有人闲着,都有事情做,还必须在规定的时刻完成分配的任务。

  用现代的话说六国已经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如此模样的秦国难道还不是战争机器?

  每一个人都是战争机器上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