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涨价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款式怎么定,如何定?

  他们肯定请不起设计师,抄袭别人的就怕晚了喝汤都赶不上。可要是不抄袭,这生意就做不成。

  而且,抄袭版面也是个技术活,很考验眼光。或许某个款式在申城流行,但是拿回来却不受欢迎,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这个年,沈家过得很富裕。

  同村的人过得就不怎么样了。

  随着物价暴涨,大家都过得艰难。都在琢磨着要出去找一门生路,不能继续窝在家里种田。

  要不是还要交公粮,很多人都不想种田。

  特么的,物价一上涨,种田纯粹亏本。

  田还是要种的,家里几口人都指望着吃饭。总不能花钱买米买面买菜吧。

  还不到大年三十,沈家已经接待了十几波同村人,都是来打听出门打工事情。

  别看大家年龄不小,三四十岁,四五十岁,好多人还没进过城。这猛地要进城打工,去哪里坐车,车往哪个方向开都没弄清楚。

  南下阳城打工,没老乡带着,还有点虚。还是先去省城操练一番,攒点车费,锻炼一下胆识和见识,再考虑要不要南下。

  沈新建很热心。

  他挣钱了,但并没有忘记父老乡亲。

  谁来他都热心接待。

  肖淑芬纵然有些不满,却也没有拦着。

  因为她也知道留在老家的老乡们日子太苦了。这还是离着省城近的乡村都如此。

  那些离省城一两天路程的山沟沟,真不知道会穷成什么模样,日子只怕比八里乡人更难过十倍。

  沈新建在城里头操练了半年,多少还是认识些小老板。这些老板的工厂作坊,年年月月都在招人,因为年年月月都有人辞职不干。

  这年头人多,活也多。

  只要肯努力,发不了大财,好歹能解决一家人的吃穿住用,改善一下家庭生活。孩子要交学费的时候,不至于拿不出两百块学费。

  大家都商量好了,正月初五这一天,就跟着沈新建一起进城。

  工厂初五开工,他们初五进城刚好合适。

  这是主动揽上身的麻烦。

  肖淑芬嫌弃了两句。

  沈新建哎呀哎呀两句,“大家都不容易,能帮就帮吧。我还找刘乡长要了李老板的BB机。李老板在城里包工程,听说做得很大。到时候没技术的就跟着李老板做小工,有技术的就做大工。”

  “李老板拖欠工资吗?我可是听说了,现在外面包工地的好多老板都拖欠工资。人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了年底,连个路费都没有。”

  “李老板本乡本土的人,不至于。”

  “你可上点心。好心给人介绍工作,别到最后拿不到工钱,全都埋怨你。”

  沈新建一下子就沉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