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宰予与冉求辩政(5K6)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冉求听到这里,心里稍稍好受了些。

  不过他依然对日益高企的赤字心有戚戚。

  他问道:“可……要是再这么下去,恐怕不能长久啊?

  现在只是不到三百户的民众,便已经将您从大族中回收的土地耗尽大半,这真的值得吗?”

  宰予饮一口酸浆,回道:“这就要看从什么角度去考虑问题了。

  子有,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一句话,叫做:无恒产者,无恒心。

  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固定的道德观念,这是唯有士人才能做到的。

  至于一般的人,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也就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

  而一旦没有了固定的道德观念,那不管是歪门邪道、不守法纪、还是胡作非为,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所以要想治理好百姓,光靠开办乡校,以礼义来教化他们,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使封地拥有稳定的环境,还要让治下的民众获得恒定的产业。

  现在为了招募民众,赐予他们田地,减轻他们的赋税,看起来似乎付出很多。

  可一旦使得民众有了积蓄,那么他们在面对奸邪事务时,就会仔细衡量得失,尽可能克制自己的欲念而不去触犯刑罚禁绝的条目。

  而如果没有这些田地,他们每年劳动所获甚至还不足以果腹,那么像是杀人越货这样的事,就会慢慢多起来了。

  管子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子有啊,你记住一句话: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宰予说了这么多,核心观点只有一个。

  那就是,古往今来,没有什么比无产者的破坏性更大了。

  这不止是宰予的个人观点,也是儒家诸子的共同观点。

  他们之所以要反复向君王倡导‘仁义’,屡次强调得民心的重要性,为的就是警告他们做的别太过分,要不然小心翻车。

  当然,君王们很显然对儒家诸子的观点并不感冒。

  比起儒家让他们克制欲望、分利与民的主张,君王们还是更喜欢法家的观点。

  法家的一帮‘小机灵鬼’们,虽然也明白横征暴敛会翻车,但他们也创造性的给君王们提出了一条解决办法。

  那就是‘愚民弱民’。

  一方面禁绝思想传播,使得他们接受逆来顺受的命运。

  另一方面又收取他们手中的铜铁,让他们没有造反的家伙事。

  还要使得民众时刻处于‘可能会饿死,但也可能饿不死的’的薛定谔状态中,让他们不得不反复考虑,造反这事到底值不值得干。

  哪怕退一万步,就算他们真的揭竿而起了,只要规模不大,凭他们手里的武器装备,各国君王也可以很快镇压。

  与法家这样的手段比起来,儒家‘仁义’的主张,瞬间变得弱爆了。

  因为儒家要求君王让利于民的主张,总体是建立在国人拥有强大影响力之上的。

  但法家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国人变得既没钱又没势,那他们的感受自然也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而宰予在菟裘干的这些事,就是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

  你禁绝思想传播,我就分发书籍,开启民智。

  你收取铜铁,我就开矿炼铁,改造现有武器,始终使得菟裘的武装力量拥有代差优势,随时可以向目标国家进行投放。

  你加重税赋准备开启总体战模式,那我就广结善缘,四处盟誓。

  最后,再用当初晋悼公对付楚国的‘三驾疲楚’之战略,彻底从内部将其拖垮。

  总而言之,宰予做的这些事,全都是为了给日后打算推行法家的国家埋雷,彻底将这个诸子百家之中的‘内卷’学派扼杀于萌芽之中。

  宰予说了这么多,可冉求还是不放心。

  “欸……我也知道这样做不对,可再怎么说,田税也是全邑收入的大头。

  如果以后没办法收购商旅手中的存粮,而又碰上天灾人祸,该怎么处理呢?”

  宰予饮了口酸浆,淡定的问道:“子有,你说的天灾人祸,是指什么情况呢?”

  冉求想当然道:“自然是粮食不足,饿殍遍地了。”

  宰予微微点头:“菟裘每年出产的粮食是固定的。

 &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