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八类之儒(4K4)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而他们的优点在于,忠信待人,不违本心。雅儒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对内不欺骗自己,对外不欺骗别人。

  并以此为依据去尊重贤人,敬畏法度,对于修养德行,一日也不敢怠慢。

  你从前在泮宫见到的,大抵都是这样的儒生,所以才会对儒的本质产生误解吧?”

  季孙肥听到这里觉得有些迷糊:“可夫子,儒生本来不就是遵礼的吗?您为什么说雅儒的缺点是遵礼呢?”

  宰予道:“遵礼并不是缺点,但是只看重《礼,而不看重《诗《书《乐《易这便是不对了。

  我从前在曲阜接受孔夫子的教导时,他曾告诉过我:

  《诗《书《礼《乐《易这五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舍弃其中任何一门,那么最后就算学成,其观点也必然偏颇,其论述则必然邪辟。

  《易中所讲授的知识,阐述了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的相互关系,所以《易学的好的人知道万事万物总是处于变动之中,因此长于变化。

  《礼则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辩明了奸邪与正义之间的区隔,因此《礼学得好的人可以坚守自我,轻易不会被外物所动摇,故而长于行动。

  而《书则记载了上古先王的事迹,讲述了夏商周三代的变革,所以《书学得好的人可以习得治国理政的道理,因此擅于从事政务。

  至于《诗,那里面记载了山川、溪谷、禽兽、草木、雌雄、男女之间的故事,反映了天下百姓的习性与风俗,所以学好了《诗便知道该如何对民众进行教化了。

  《乐则是音乐所以成立的根据,宫商角徵羽五音协调,曲目奏响时才能感动人心,所以《乐学得好的人,长于调和性情、协调事务的发展。

  唯有将《诗《书《礼《乐《易中的道理全部付诸行动的儒,方才能称之为大儒!”

  季孙肥被宰予说的瞠目结舌。

  他原以为王儒便已经是儒生的顶点了,没想到居然还有能压王儒一头的。

  他追问道:“敢问夫子,大儒的行为又是怎么样的呢?”

  宰予闻言,一甩披风,望着远方起起伏伏的山丘,震声应道。

  “像大儒那样的人,隐居在偏僻的街巷里,居住在简陋不堪的房屋中,虽然贫穷的没有立锥之地,可是王公侯伯却不能同他争夺名望。

  如果大儒管辖仅有百里见方的小国,但拥有千里土地的大国却不能与之匹敌。但他却并不欺凌弱小,而是专门打击暴虐无道的国家。

  大儒不发兵则已,一发兵必定万民归附,不征讨则已,一征讨必定申明道义。

  正因如此,所以哪怕他立志于匡正天下,也没有什么能够动摇他。

  大儒的言行合乎礼义,因为心中无愧,所以做事必定果断,而处理危机时,应付突发事件也能够恰到好处。

  他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但他心中坚守的道却是始终如一的。

  上天不能使他死亡,大地也不能将他埋葬,即使夏桀、商纣的时代也不能玷污他。

  就算他的肉体消亡了,然而他的精神却能与这大河永存,与这山川同眠,纵然逝去千秋万代,也不能抹除他存在的痕迹。”

  宰予说到这里,一旁的子贡忽然眉头一皱,抬起手来指着宰予说道。

  “子我,你小子是不是在……”

  宰予见状,知道这小子要坏事,于是赶忙话锋一转把道理圆上。

  “所谓大儒,正是稷、契、皋陶、伯益、伊尹、周公这样的人啊!”

  季孙斯听到这里,忽的抬头问了一句:“那么夫子您算是这八类之儒中的哪一种呢?”

  这下子,可还真把宰予   而《书则记载了上古先王的事迹,讲述了夏商周三代的变革,所以《书学得好的人可以习得治国理政的道理,因此擅于从事政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