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你们另请高明吧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结果晋军刚走到了原国附近的孟门,原国便派人向文公请降了。

  下臣以为,国人奋不顾死为国家死难,帮助平定了阳虎的内乱。

  国君与大夫们一致约定要用土地来赏赐有功劳的国人,这便是对民众许下了承诺。

  然而现在,却又告诉国人,国内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可以用于封赏,这便是对民众失去了信义。

  失去了信义,那么连阳关的叛乱都无法平定,又怎么能驱使国人帮助您攻打颛臾呢?”

  宰予这话明面上是在说信义的重要性,但重点却不在于信义,而在于最后一句。

  将最后一句展开来,再把国人二字换成宰予,这才是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段话也不是对鲁侯说的,而是对一旁的季孙斯与孟孙何忌说的。

  用大白话来表述,其实就是:我一个菟裘大夫,怎么就跑到阳关去了?如果你们坚持要讨伐颛臾的话,那接下来几场仗的领军人选,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宰予当场开摆,这下季孙斯可慌了。

  现在叔孙州仇不跟着他们掺和,那就得由他和孟孙何忌出军讨伐。

  虽说不是不能打,但季氏本就在内乱中元气大伤,上上下下都在抓内鬼,一时之间让他找个会领军的,还真不好找,找到了他也未必敢用。

  就好比子路,虽然子路现在已经成了季氏家臣,但他入职时间不长,还没有熟悉季氏之军的旗语鼓点。

  再者说,子路也是孔夫子的学生,现在宰予和孔子都反对出兵,谁知道子路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万一他消极怠工,那季氏在鲁国一家独大的局面能否维持下去都难说。

  从前季孙斯还相信三桓至少在国内问题上可以同进同退,但公敛处父在内乱中的表现,实在让他无法忘却。

  先前季孙斯还能用‘公敛处父一人独走,孟孙何忌不知内情’的理由骗骗自己。

  但昨天,公敛处父正式升任孟氏家宰,在季孙斯看来,这便足以说明孟孙何忌的态度。

  公敛处父升职说明孟氏内部对于公敛处父的‘工作’是表示肯定的!

  再加上从前鲁昭公攻打季氏时,最先对季氏伸出援手的也是叔孙氏,孟氏是发现叔孙氏出手后,才对季氏派出了援军。

  几件事串联在一起,季孙斯难免心里有想法。

  季氏缺兵少将,而孟氏不怀好意。

  与他们一起去攻打阳关,无异于与虎谋皮。

  季孙斯心中一番计算后,最终得出结论。

  伐颛臾事小,因此与叔孙氏以及宰予决裂事大。

  与其交好孟氏,不如交好叔孙州仇和宰予。

  但要想和他们搞好关系,不出点血是不可能的。

  季孙斯深吸一口气,只觉得心脏都在抽搐。

  他上前一步,俯身行礼道:“下臣愚钝,先前不能领会其中真意。但今日,菟裘大夫一袭话,真可谓是,令我有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啊!”

  宰予听到这话,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他不由地被季孙斯能伸能屈的精神所折服。

  夫子一连给你上了三天课,你没拨云见日,我这才刚到,你就茅塞顿开了?

  这话说得,搞得我和开塞露一样。

  孟孙何忌也没料到季孙斯居然反悔的这么果断,他刚想开口询问到底咋回事。

  岂料,季孙斯压根不给他开口的机会。

  季孙斯道:“讨伐颛臾的事今后不必再提。但如果不能讨伐颛臾,就没有多余的土地用于封赏。国君想要信守承诺,然而道义却不能推行,这是我作为臣子的耻辱。

  我愿献出所有阳虎在曲阜霸占的田地,用他的不仁来实现国君的仁。”

  季孙斯此话一出,孟孙何忌的腰板一下挺直了,就连躺在地上的叔孙州仇都被惊得睁开了眼睛。

  季孙斯献地,自然是好事。

  但问题是,季孙斯拿出土地,那他们不得跟上吗?

  他们拿得少了,得被国人戳脊梁骨,拿得多了,自己又吃亏。

  如果和季氏拿出一样多的田地,季氏等于是从一万块钱里面拿出一百块,而他们是从五千块里拿一百。

  两相对比之下,季氏对两家的优势反而还更大了。

  而大夫们也各有各的盘算,要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