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筑堤开渠第2/3段
晌午,田野四处静悄悄的,田林山独自一人,穿行在碧绿的麦田里,寻找着筑堤开渠的合适位置,他翻过高坡,穿越洼地,遇到一片积水,挽起裤管跳进水里,一步一滑地观察着渠线铺展的方向,直到村边地头,一幅清晰的渠线图呈现眼前。
田林山把自己在滩区考察出来的情况,向朱秀清讲了一遍,并拿出渠线图让他看。朱秀清仔细地看了这张筑堤开渠规划图,上面标注了堤段的分布位置,并有说明文字,一道堤防渠道如在眼前。他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激情,对田林山充满敬意,看来这个刚刚上任的村要主任真值得钦佩啊!他的建议实施以后,每年可为全村群众挽回四十万的农田经济损失。
“村里的几位干部反映说,修堤取土占地,部分村民感到心疼。村组干部,也有畏难情绪,我一时犹豫不决,现在你拿出了切实可行的堤渠图,我认为了可以采纳。”
“虽然占用了百十亩地,可庄稼丰收有了保障,利益百分之九十,远远超过了渠线占地的损失,这是一眼明朗的数据,群众也会大力支持的。”
“但是这道渠要经过第六村民组的自留地,那是张振安控制的地面,更难办的是,有段渠道还要经过张姓大族的坟地。张振安很难对付,他平常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无风就起三尺浪,搅得满村动荡民心不安,现在他会认为打堤开渠对他有害无利,必然兴风作浪倒行逆施。”
田林山说:“作为党员、村委领导在群众面前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他有什么理由反对?”
“他要是一般村民,就能轻而易举的劝导过来,可他是乡里干部,族员众多,上下都有人附和,在村里大有号召力,能够一呼百应称雄一方,主导村委的局势。”
“难道他还能一手遮天阻挡筑堤开渠的大事?在农村推行一件新生事物,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出现一波三折在所难免,干部就是要为群众谋福利,在这个关键时候,希望你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争取一举成功。”
朱秀清思前想后,感到蕀手难办。他说:“我们要考虑周全,不能让张振安借机闹事。”
“我们有上级领导的支持,有群众的拥护,岂让张振安一个人阻挡全村群众的百年大计。”
朱秀清听到这里,语气坚定地说:“这件事,毕竟是为民造福的好事,一旦成功,就能惠及子孙后代,我决心大干一场,为全村群众干出一些成绩。如果张振安从中阻拦,我请乡里领导出面协助,一定要坚持到底,干到成功。”
田林山动情地说:“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打堤开渠要占用个别户一些庄稼地,怎么弥补他们的损失呢?”
“根据占用庄稼的面积,估定产量,按市场价进行补偿,秋后再进行一次土地调整,平均分配土地。”
朱秀清说:“今晚上我们先开一次村组干部会议,专门研讨这件事,你给他们详细讲解一下筑堤开渠的好处。”
晚上,村委大院会议室里,十几名村组干部参加会议。朱秀清首先说明了打堤开渠的方案,让各位心里做好思想准备。接着由田林山讲起堤渠分布位置,还着重讲解干旱和洪涝的自然灾害,以及引水灌溉的好处。村干部听后进行讨论,认为这是一个兴利除害的好办法。
张振安听到打堤开渠要经过自家的土地时,立即沉下脸来,但他一言不发,坚持听下去,心里却激起了狂澜:他认为,田林山和朱秀清的同学关系十分密切,同时都有上进心,热爱家乡公益事业,如果两人打堤开渠成功,必然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威望随着高涨,俩人还能得到乡党委,乡政府的高度重视,获得表彰和奖励。而他自己便处于下风劣势,恐怕地位因此动摇,一旦有些马高蹬低,就会落马下台,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当朱秀清让每个干部发表个人意见时,张振安傲然看了田林山一眼,说:“小田提出这个办法,果然是为民着想,为村谋利,没有出自私心杂念,颇有独到之处。但是这个建议还不够全面,有几条缺点,主要一点是,他只为自己的村庄打算,没有从全乡群众大局出发,眼光未免有些狭小了。如果在咱乡沿河筑起一道十里长堤,就能保住一个乡的河滩庄稼地,这样挽回的经济损失更多了。到那时,小田就是全乡值得学习的治水标兵。”
村组干部听到张振安的发言,明白他话中有话,蓄意阻碍筑堤开渠,于是都心照不宣地缄口不语。
田林山说:“全乡只有我们这里地势洼,涝灾多,上游村庄根本用不上护田堤。”
张振安强词夺理地说:“我听说这里每隔十年要发一次特大洪水,一九七五年伏秋大汛期间,连唐河都决堤漫滩,何况,这条支流落枪河,到时候,唐河的水还流不完,哪能容纳支流的河水。落枪河上游必定受洪遭灾,给他们打一道堤,显出党员干部对群众的关怀,也会显得你有先见之明。”
朱秀清说:“我们这说:“我们要考虑周全,不能让张振安借机闹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