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谈:21世纪-我们如何做家长?第1/2段
最新网址:www.xs.l</p>21世纪的家长是最难当的。
21世纪,当年独生子女们又有了子女。
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开始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现象,子女的失败就是一个乃至几个家庭的失败,日益激烈的竞争,迫使家长不仅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学业优秀,以谋求未来的“前途”和发展,更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艺术特长、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的生存和竞争。为了全方位地培养孩子,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恨不得也把自己“锻造”成为教育、心理、艺术、体育等诸多方面的专家。
21世纪的都市,现代而繁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多数刚刚摆脱温饱困扰的家长来说,生活的质量使得家庭更关注子女的成长。生命的延续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繁衍,家庭的光荣在于能够实现过去那些不可及的梦想。
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和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已不再是件难事。几乎每一个家长都会坦承,孩子的花销已是家庭中的主要消费。家长的急切和无奈传递着对教育的关切之情。面对教育资源的迅速增多,社会变幻的纷繁复杂,家长们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困惑。比如很实际的问题,从四五岁开始,就想着如何让孩子参加名目繁多的兴趣班。孩子到了入学年龄要不要择校?很多城市的家长托门路,也想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至于上学和入学接送,那都不是一个事。初中还未毕业,是上普高还是职高?上哪所高考率好的中学,请家教,搞补习,都成为全家的大事。还有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如何进行教育?孩子的“网瘾”如何矫治等等,家长们要操心的事太多了。
由于大多数年轻的父母自己就是在“宠爱”中长大,根本不可能再像我们的父母那样,虽然文化不高,却未曾积累出那么多丰富的教子经验,这种现实中的“弱能”与第二代独生子女的现实教育问题,形成尖锐的矛盾!他们不会管孩子却又不太信任以前的“土八路”,他们根本管不了孩子却又偏偏想用最现代、最科学的方式去管。
问题由此而来。
家长们说: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孩子给我们的却不是最好的回报。孩子让我们烦透了,这到底是怎么了?
孩子们说:我们渴了,家长给的却是面包,期望与需求总是对不上号。是谁夺走我们童年的快乐?是谁把我们变成学习的机器?是谁让我们叛逆?早晨6点起床,晚上10点不能睡觉,双休日还逼着我们参加到少两个培训班,这一切都能怪我们吗?
现状:在选择中疲于奔命
家住某市桃源居的张女士孩子今年两岁多,半年前她以家为支点,“搜索”离家一公里左右的五六家公办、民办学校,最后选定一家民办学校的教育实验班,虽是民办,但同样是省级示范。长辈感慨说,过去的孩子上不上好学校无所谓,现在的孩子不但要,还有公办与民办之分,示范与普通之别。对大多数家长来说,更关注的是能否上一所优质学校,能否遇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好老师。
“择校”一度是使用频率特别高的词。某市市区王女士的孩子从家门口的幼儿园跳到市四幼,小学再从某小学跳到广场路小学,中学又辗转两所学校。回顾择校之路,王女士觉得代价不仅仅是精力和金钱,还有自尊和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苦痛。即便如此,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家长们总是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尽量多一些、好一些的条件。一些家长甚至把择校的触角伸到一线条件特别优越的城市,以及国外。
国家城市调查队有关调查表明,投资热点第一是房地产,第二就是教育消费。优质和特色教育,已成为家庭对教育的普遍、迫切需求。
不仅要择校,还要择师。孩子英语不好的,希望找英语老师做班主任;孩子学习不大主动的,希望找个“盯”得紧的班主任;孩子内向的,又想找个工作细致、管理相对宽松的班主任……家长们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口耳相传”的知名老师班级。
甚至,到了学校,能不能当个小班干?坐位能不能排得更前一点,什么时候能入队都是家长的事。从出生到入学,再到上大学,安排工作,已经把全家拖累的疲惫不堪。
&e所优质学校,能否遇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好老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